第二七六章 一二

不然,不仅他自己觉得别扭,爹娘知道了,也不会高兴的。

虽说他们家不兴什么母债子偿,但陆公子总是他母亲的亲子。

“舅公听说书听上瘾了,现在天色还早,我们要不要再去找找谭先生介绍的牙人。”程怀谦适时的转移话题。

“倒是可以去。”沈笑道,“我们需得到南码头的运河边找。”

“谭先生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地址吗?

码头那边人那么多,我们又不认得他,不如登门拜访?”沈曜看看天色,道:“下午申正时再去?”

“也好。”沈笑从善如流。

他们客居朱老板家的别院,也不好一出来大半天不回去。

于是又到茶楼,陪着顾道长听了一段故事,就打道回府了。

老仆给他们奉上茶,道:“才我家老爷回来一趟,说是明日辰正启锚。

老爷吩咐说,他要到码头去装货,还请几位自便,说是晚上回来,再与几位详谈。”

“有劳了。”顾道长微微颌首,然后看了一眼程怀谦。

程怀谦就在这老仆告退时,打赏了两钱银子。

“舅公,我们把一路上的花费准备,直接交给朱老板吧。”沈笑道:“您看给银票还是现银。”

“现银吧,我看朱老板在这城中,似有店面。

若是呆会儿你们找牙人,商量的不大合意,可以向朱老板打听打听能帮忙不。”顾道长手指点桌,道:“做生不如做熟。”

沈笑答应下来,在下午找到立业坊一处单层小杂铺时,她们见到了这家的唐老板。

这个时代做生意,特别是在运河边上的生意,都离不开牙人。

他们都有官府开具的牙帖,在码头上招揽生意,举凡衣食住行,无一不招。

这些人基本就是当地的地头蛇,与码头上各个帮派相熟,对当地人物事了如指掌。

为人提供资讯,从中获取佣金。

沈曜说明来意,并且送上了点心布匹。

这位老板年纪与二嫂的祖父相仿,据说早年考中了童生,却是一直无法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其实,沈笑一直都有个疑问,百尺竿头已经到顶了,再进一步岂非要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