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群贤毕至

江南塞北 去时风止 1523 字 3个月前

满座士子皆淡笑不语,静待下问。

此士子道:“愚以为,天下大乱的根本在于朝廷重武轻文,我辈士子不得重用,任由武人祸乱朝纲,以至于纲常沦丧,道德失陷。武人打天下,文臣守江山乃自古不可变的道理。可朝廷倚重将种门庭,致使我辈士林子弟无用武之地,这才出现了天下大乱的局面。”

待此人说完,德馨先生呵呵一笑,也看不真切表情:“这位小相公的观点可有人质疑?”

德馨先生刚说完便有一青衣公子起身道:“胡言乱语,我辈文人士子何时不得重用了?大唐立国之初便兴礼法,传道义。就是乡间百姓也能读些诗书,可见朝廷对文人是何等的重视,何等的培养?更何况北境之乱也从未有过间断,每年死于北方蛮子之手的边境之民可曾少了?不用武人如何守江山,如何保中原?”

最先发表观点的士子无言以对,脸色苍白的放回

酒杯,重重坐下。

木盘继续缓流而下,途径这个青衣公子身前时,这位公子也不劳烦身边侍女,自己取下酒杯道:“众所周知,天下大乱并非是朝廷行政之过,而是五王之错,试问各位,如果五王不割地自立,安安稳稳的做王爷,我三百年大唐何至于偏安江南道一隅?何至于成如今局面?”

德馨先生轻轻颌首,心道:“此子虽说目光不甚长远,倒也有些见地,比刚才那个要好上一些。”

不等德馨先生说话,又一士子起身道:“愚以为天下大乱虽有五王叛乱之过,更多的是北境蛮夷南侵。试想,如果草原五国不结盟约举兵南下中原,五王安敢叛乱?”

青衣公子放下酒杯,坐地不语。

当日在醉江南跟随崔良身后的一个扬州本地望族公子拦下木盘,起身先对众人行一礼,接着道:“两位所说皆对,不过你们都忽略了一点,北境狼族为何会结盟南下?根本原因在于杨家,在于扬威军太强!

如果北方五国不联手,任何一国都不是扬威军之对手。为何我说天下大乱的原因在于杨家的原因便是如此。杨家扬威军过强,三百年来镇守大唐北方门户,可并不是死守国门,而是不时便进军草原,斩落一颗颗敌军头颅来换取军功稳定自家地位。如果杨家不逼北方至此,北方五国安能放下互相间的仇恨,联手对付我大唐?”

满座士子皆交头接耳“此言有理”云云。

看引起在座士子窃窃私语,这位本地士子脸上浮现得意的笑容。刚想问可有人质疑,便见相临木案的士子拍案而起道:“满口胡言!国之霍乱皆赖北境五国,你为敌国洗脱是为不忠。我大唐天下本就是杨家先祖和高祖皇帝共同打下来的,杨家何须那点军功来稳定自己地位?如果没有杨家先祖于三百年前终止战乱,现在有没有你还两说呢,此为不孝。杨家三百年来镇守北方门户,中原可见一丝狼烟?照你这样说杨家镇守北方是错了?此为不仁!君子不背议他人,你竟然在此豪言阔论他人不是,此为不义。如此不忠不

孝不仁不义之人,吾羞于之同坐为伍!”说罢还搬起木案往下流移了移。

被如此说,这位本地公子也是脸色铁青,无言相对,只能喘着粗气坐下不语。

听人说杨家,扬威军的不是,就连杨孟君都有些坐不住了,刚要起身反驳,便见另一位士子站出来斥责了此人。杨孟君也只能继续安坐,静等此人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