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末代诚意伯刘孔昭

既然有印章,就能够断定,穿着蟒袍这干尸的身份。

张易把印章倒过来看。

仔细辨认。

发现这方印章上雕刻着几个字。

“诚意伯刘孔昭”。

明代的诚意伯,具体是什么地位,张易还真不太清楚。

因为以前完全没有留意过这方面的历史,明代航海史上,唯一知道的一个人,就是七下西洋的郑和。

不过。

这对张易来说,并不难。

拿起这方印章之后。

张易直接使用了鉴定能力。

从鉴定的结果来看。

伯,其实,就是明代分封制度之中的一个职位。

明代文官地位,远远低于武将,文官最大的功劳,就只能封个“伯”,而“伯”,还在“侯”和“公”之下。

最早的诚意伯。

其实就是明代的开国功臣,刘伯温。

洪武三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

其实,这是伯爵之中食禄最少的。

当然。

其中原因有很多。

比如,刘伯温不是朱元璋嫡系,又比如,刘伯温也不是一开始就跟着朱元璋起义的,这些都影响,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这个诚意伯,是世袭的。

而此时,张易面前的这位刘孔昭,就是刘伯温的后代。

明代末期。

他世袭了刘伯温的诚意伯爵位。

这位刘孔昭与他的祖上刘伯温之间,是隔了很多辈的。

他是刘伯温的十一世孙。

在刘伯温的后代之中,这位刘孔昭,其实是一位非常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崇祯皇帝在京师殉国以后。

弘光帝迅速在金陵组建起了南明小朝廷。

末代诚意伯刘孔昭,成为南明朝廷的骨干力量之一,在布置江防备战清军、与抗清英雄张煌言水师配合作战中,发挥很大作用。

只可惜。

弘光帝的小朝廷内斗剧烈,毫无凝聚力。

清军一来就垮了台。

金陵抗清失败后。

刘孔昭南下依附抗清英雄张名振,多次乘水师战船北上,与清军作战,他儿子刘永锡英勇战死。

后来。

刘孔昭又南下,投奔隆武帝、鲁王朱以海等南明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