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事件的真相再一次刷新了她的认知,敢情是自己儿子一厢情愿地搞断袖,人家还没答应?!
太后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两人并没有鬼混到一起,这是好事;另一方面,自己儿子被人家鄙视了,太后“与有辱焉”,觉得儿子也不错,那田七凭什么看不上他……不过就算田七看不上阿衡,阿衡还是在一心一意地搞断袖,这说明什么?
儿子好像拯救不过来了……
太后更加绝望了。
她有一种立刻消灭掉田七的冲动。可是一个田七倒下去,千万个田七站起来。这事关键不在田七,而在于皇上那奇诡莫测的口味。如果她把田七弄死了,那皇上会不会找另外一个太监呢?田七人品还好,至少从这件事情上来看,他还是有些气骨和节操的。万一田七死了,皇上找了别的太监,那太监说不好就从了皇上……
太后打了个寒战。也就是说,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田七很奇妙地起到了拖住皇上的作用?
这么想着,田七在太后心中的形象立时便有些光彩照人了。
太后本来就是个没主心骨的人,她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说儿子。现在拿出杀招来,他都不为所动,于是她便无奈了,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来。
纪衡偷偷观察着太后的神色,见她信了,便放下心来。他也不想骗自己亲娘,可事情赶到这份儿上,他必然要选择一个稳妥的方式来降低所有可能加诸田七的伤害。当然了,内疚是有的。于是纪衡告诉了太后另一件事:“这事也不是什么大事,但不知怎的就被顺妃知晓了。”
太后听到“顺妃”两个字,耳朵立刻竖起来,也没心思跟纪衡掰扯这事算大还是算小了。后宫之中,顺妃是她的头号敌人,这敌人竟先一步知道了皇上的私密之事,那还了得。
纪衡已经掉过一次节操,这会儿有些坦然了,便不介意再掉一次。于是他淡定地把顺妃拖出来吸引太后的注意力,顺便继续帮田七营造光辉形象:“母后有所不知,顺妃曾以此事为要挟,逼迫田七帮她做事。田七因只认朕一个主子,便回绝了顺妃,还把这事跟朕禀明了。”
干得好!太后暗暗为田七喝彩,复又想到这田七就是她那变态儿子的狩猎目标,她脸一黑,不自在地抬手,用手帕擦了擦嘴角。
纪衡继续说道:“不想顺妃从此对田七怀恨在心,为了报复田七,她竟然把此事泄露到宫外。人们从来都是贵其耳而贱其目,宁愿相信听到的,也不愿相信看到的。此事一时被传得十分不堪,误了朕的名声。几个言官上折子,把朕好一顿骂。”
太后气得直拍大腿,说:“真是胆大包天,岂有此理!”
纪衡点头附和:“真是岂有此理。”
太后却突然眼珠一转,狐疑地看着纪衡问:“你说的可是实话?”她又不傻,又是从那么多年的宫斗生涯中爬出来的。儿子在打田七的主意,现在很可能为了保护那个太监而故意美化他。
纪衡淡定地回答:“母后若是不信,自可传田七过来问话。朕就在慈宁宫中,哪儿也不去。”
太后不太好意思当场做这些,摆摆手说:“算了。”
“还是问一问吧,问过了,也好让母后放心。”纪衡说着,转头叫进人来,下令把田七和顺妃都传来。
有顺妃对质,太后便放心了。就算田七和皇上能串通起来作伪,顺妃也不会牺牲自己配合他们的。
说谎的最高境界就在于三分虚七分实,纪衡已经把谎话说得非常完美。田七被叫进来时,只需要原原本本地说实话,一个字都不用编造。比如那天顺妃及时出手相救,她前去道谢,顺妃所谓“怕皇上心疼”,又所谓“还望田公公成全”。
太后一回想那日她惩罚田七、顺妃突兀地站出来,这下事情确实全对上了。
顺妃被说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关于这件事,皇上已经警告过她一次了,她当初没有否认,现在当着皇上,她亦无法否认。不过顺妃觉得她这样做也构不成什么罪名,现在事情都闹到太后面前了,她也无法,只好先把水搅浑,把太后的怒气引向别方。于是顺妃说道:“太后娘娘有所不知,臣妾这样做也是为了皇上好。这个奴才他勾引皇上,才导致皇上无心召幸。”说着,看了一眼纪衡,又低头说:“臣妾斗胆劝谏,请皇上恕罪。”
皇上为什么无心召幸,太后心里已经是门儿清了。她神色冷峻地说:“皇上的事情暂时还由不得你来管。”
顺妃面色一变。
她确实没资格管,她不是皇后,她只是个妃嫔。说白了,就是小妾。
纪衡适时地抛出顺妃的另一条罪状:勾结外臣,诽谤皇帝。
这一条罪过就大了,顺妃必然不会承认。
纪衡现在手头也没证据,不好强加罪名于她。他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说:“你认不认罪,得由证据说了算。待朕查明此事,再一起严办。你就先在含光殿禁足思过吧。”
太后虽恨不得顺妃立刻被褫夺封号打入冷宫,不过也理解需要有证据方可定罪的司法流程,便不再多言。
纪衡带着田七回了乾清宫。他看到田七似乎有心事,便笑问她:“吓到了?”
“没。”田七答道,“皇上,如果此事真的是顺妃所为,您会怎样处置她?”
纪衡反问道:“你希望朕如何处置她?”
田七低头道:“您能饶她一命吗?”
纪衡皱眉道:“你怎么反倒为她求情?”
“我也讨厌她。可是不管她当初目的为何,确实是救过我一命。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仇已经报了,救命之恩也要还一还才好。”
纪衡觉得有理,不该让田七欠别人这种情。正好,他饶顺妃一命,就两清了。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有点脱离掌控。
太后娘娘按捺不住激动之情,积极地帮皇上查证据。查不到证据之后,她老人家非常有创造力地开始捏造证据。顺妃禁足在含光殿,含光殿的人被全部换了一拨,外头的事情发展到什么程度她一概不知。一个人处在提心吊胆的精神状态中,周围又全是陌生人,她每日里也说不了三两句话,渐渐地精神更加不济,就开始有些想不开。她的人生目标就是当皇后,现在这个目标离她越来越远,已经远得消失掉了。她突然就没有活下去的动力了。
于是太后把辛苦编造得天衣无缝的证据交到纪衡面前时,恰逢含光殿的太监来报:顺妃娘娘自杀了!
这事就这么被定性为畏罪自杀。
太后除掉一个心头大患,顿觉浑身松快。这事有田七一部分功劳,尽管这功劳是被动的。总之,她不自觉地就把田七划拉到自己的阵营里。
当然了,每次看到田七,她依然是万分纠结的。她不知道皇上是先变态才看上田七,还是先看上田七才变态。她主观意愿上比较倾向于后者,这样至少说明她儿子不是先天的变态,是后天的、可以治愈的。
这小太监要是个坏蛋也就好说了,直接弄死。可偏偏人家也不坏,还恰好拖着皇帝不让他走向最终变态的深渊。
田七在慈宁宫陪如意玩,太后就在一旁看着。一个人是否真心对某个孩子好,她这种人生经历丰富的老太太是很容易看出来的。田七对待如意是真心实意的。
太后看着田七水灵灵的脸蛋,突然就忧伤了。她转头对身旁的纪衡说道:“田七要是个大姑娘就好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纪衡的嘴角微不可察地轻轻翘了一下,迅速摆出一副蛋疼忧伤的表情,叹道:“她要是个姑娘,朕也不嫌弃。”
这话说的,太后扯了扯嘴角,都不知道该高兴还是忧愁了。
孙从瑞操纵舆论还是很有一手的。比如一开始只是规劝皇上,在皇上没有直面回应传言之后,便渐渐地把事情说得确凿,许多不明真相的官员也被带得相信此事,一方面感叹圣上被蛊惑蒙蔽,一方面又对田七指指点点,说田七祸国殃民。再有人把陈无庸拿出来对比,认为田七之罪比陈无庸更甚。帝王身边常见的两类大坏蛋,一为太监,一为女人。陈无庸只是发挥了坏蛋太监的威力,而田七则兼有吹枕边风的本事,简直太可怕了。
很多时候,当面对一件事,单个人可能是冷静而清醒的,但是一群人,就容易变成乌合之众。他们盲目并且兴奋,任由别有用心的人操纵和引导着整个事件的节奏和方向,在自己并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充当着刀和枪,兵不血刃,却能使人万劫不复。
孙从瑞小心地操控着这一切,一切都按他的计划进行着。
除纪衡外,唐若龄最早意识到孙从瑞的阴谋。这一招太狠了,皇上为了自己的名节很可能炮灰掉田七。不过话说回来,万一皇上偏袒田七,孙从瑞必然吃不到好果子。再说了,就算孙从瑞真的逼皇上处死田七,那么之后皇上会给孙从瑞好脸色?皇上又不是窝囊废,还很爱记仇,他被人逼到这份儿上,不可能再重用孙从瑞。
唐若龄冷笑,孙从瑞太把自己当盘菜,这是想弄死田七想瞎了心了……
于是唐若龄做了几手准备。首先告诫自己的小弟们,不许掺和此事,必要的时候要帮皇上说话。不管结果如何,皇上总会记得帮他说话的人。其次,加快进度搜集有可能使孙从瑞落罪的事实。孙从瑞自己屁股干净不要紧,他门生贪污,他亲戚欺男霸女,他儿子当初犯过的罪再拎出来……不得不说,如果论单挑,孙从瑞和唐若龄或可一战,只可惜加上队友们,孙从瑞就大大地被拖后腿了。
唐若龄为田七捏了一把汗。他儿子唐天远更急,简直像个三天没喝血饿疯了的跳蚤,没一刻安静。唐若龄从来没见过儿子这样暴躁,他恨不得把他捆起来。
唐天远书也读不下去了,一直求唐若龄无论如何救田七一命。这种事情唐若龄哪敢拍着胸脯说一定保田七,保不保那得看皇上的意思。唐天远自然知晓这个道理,之后又去找了几个江湖上的武林高手,打算实在不行就去劫大内。唐若龄发现儿子还挺讲义气,欣慰之余又十分担忧,趁此机会对儿子好好进行了一番教育,中心思想就是论实力的重要性,顺便科普皇宫大内管理条例。
唐天远自此初步确定了权倾朝野的人生目标。
田七知道了外面的疯传,也知道这是孙从瑞的诡计,但是她无可奈何。尽管她是绯闻事件当事人,可她只是个死太监,没有任何话语权。她不敢出宫,怕被人扔烂菜叶,更怕被疯狂的官员们围追堵截。寒窗苦读的官员是最讨厌太监的,一群人打一个太监,打死白死。
就算在皇宫,田七也收到了不少异样的目光。对于靠脸上位的人,人们多半是会鄙视的。不过田七也不是很在意别人的鄙视,反正他们不敢打她。倒是盛安怀,听到几个太监私下里议论,于是毫不留情地让人拉下去一顿暴打。
田七最担心的是皇上会如何处理此事。她相信他会保护她,她发现自己现在竟然可以毫无压力地把自己的命交到他手上。她对他的信任在时间的浸泡中,已经发生了连她自己都惊叹的变化。
可是皇上若想护他周全,必然会置他自己于两难的处境。田七一筹莫展。
这一天,纪衡上朝时带上了田七,让她先顶替盛安怀的位置。田七不知道皇上为什么在这种时候这样安排,问他,他却笑而不答。
文武百官都等在金銮殿了。本来皇上的绯闻被炒得沸沸扬扬,大家天天拿这事扯皮,人人都觉得田七站在了风口浪尖处,今儿这太监竟然还有脸来金銮殿,许多人顿时被戳了敏感点,也不奏别的了,摆出规劝圣上的姿态,拎出田七来一顿骂。
唐若龄及其小弟果断出列,帮皇上骂回去,说那些人“无凭无据、捕风捉影、居心不良、诽谤朝廷”。
对方回骂,说唐若龄之流“谄媚宦官、全无气骨、是非不分、奸邪佞幸”。
大家都是读书人,肚子里的墨水多了,连骂人的花样都高雅起来,四个字四个字地往外蹦,还不带重样的。田七听得目瞪口呆,叹服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