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摇了摇头,解释道:“各位里正,你们可能不知道,种植这种优质稻谷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从选种、育苗、插秧到收割,每一步都需要精心照料。我能保证的是,只要你们按照我的方法去做,收成一定会比现在翻几倍。而且,这三成的收成并非我全部拿走,其中一部分会用于我们村子的后续发展和技术支持。”
听了姜雪的解释,里正们开始窃窃私语,互相交流意见。他们明白,这是一个需要权衡利弊的决定。虽然三成的收成看似不少,但如果能够换来更大的产量和更好的生活,那么这个决定就是值得的。
说到这里,突然从水泥路上来的村民们便推着来了一杆大秤。
顾不得几位里正,姜雪大步走了过去站在一旁,紧张又兴奋地等待着稻谷的称重。她知道,这将是验证她劳动成果的时刻。
稻谷一袋袋地被搬到秤上,姜雪亲自操作着秤杆,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平衡。随着稻谷的逐渐增加,秤杆上的刻度也在不断变化。
终于,所有的稻谷都称完了。姜雪看着秤上的数字,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爷爷,这一亩田的稻谷亩产达到了1266斤!”
然而,当姜雪将统计出来的亩产——1266斤——告诉大家时,所有人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1266斤?这怎么可能?”姜大山瞪大了眼睛,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啊,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高的产量。”姜雪微笑着说,“但这确实是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村民们纷纷围上前来,查看姜雪的统计数据和稻谷的实际情况。他们发现,姜雪的计算并没有错,这亩田的稻谷确实达到了1266斤的亩产。
“真是太厉害了!”村民们纷纷赞叹道,“姜雪你可是咱们村的骄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