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机引擎稍微笨重些许也是可以接受的,可战斗机不一样,引擎既要轻便小巧又要具备大功率输出,否则便会在速度、爬升能力等等方面落后于对手。
四三年的P-51D战斗机使用可以输出1500匹马力的灰背隼发动机,喷火MkV战斗机使用1600匹马力的灰背隼发动机,Bf-109G战斗机使用1475匹马力的DB605发动机。
这些是欧洲战场的一系列液冷发动机——天然具备更小的截面积,阻力更小。
大明即将面对的是大洋彼岸一系列大力出奇迹的玩意。
四二年的F6F战斗机便开始使用莱特R-2600发动机,输出1600匹马力;紧接着又使用普惠R-2800发动机,输出2000匹马力。
能否及时量产一型动力足够、大小适中的发动机至关重要,否则大明海军航空兵和大明空军都将被蜂群一般的F6F地狱猫淹没。
当天下午传来的好消息则是步兵武器方面的。
根据之前的交易,德社提供了LG39型无后坐力炮的全套图纸和一些样品,武汉陆军兵工厂在去年暮秋时节就已经仿制成功,但并不打算量产。
经过一系列本土化改进,如今开始接受了军器局的严苛测试,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定型量产了。
LG39型无后坐力炮为75㎜口径,炮筒尾部有标志性的拉瓦尔喷管,战斗全重145㎏。
【配图】
周长风很不满意,认为这种营级直瞄支援火炮应该尽可能的轻,不然如何体现“无后坐力”的优势呢?
后世的56式75㎜无后坐力炮一共只有52㎏,依旧被嫌弃笨重,对于步兵武器来说减重是必经之路。
武汉陆军兵工厂发现,LG39炮筒短粗,倍径较小,对火药燃气的利用不佳,导致初速很低,只有略高于声速的区区345m/s而已。
但是德国人好像挺会精打细算?LG39型无后坐力炮的炮弹弹头和GebG36型山炮的炮弹弹头是一样的,只是弹体不一样,这样可以减少生产难度、更好的利用现有生产线。
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军器局立刻要求兵工厂必须采用同样的办法。
经过一番删删改改得到的试制四〇式80㎜无后坐力炮将减重做到了极致。
火炮本身和三脚架均大量应用铝合金和铝镁合金;减少发射药,减轻膛压,这样就又可以削薄身管壁厚来减重,但适当的加长了身管。
包括火炮本身和三脚架一起的战斗全重只有81㎏,初速仅有303m/s,共24条右旋膛线,主要使用杀爆弹、破甲弹、烟幕弹三种弹药,曲射最大射程5600m,平射最佳射程350m。
其中杀爆弹与一二式80㎜山炮炮弹采用相同的弹头,威力很可观。
破甲弹采用软铁质地的半球形药型罩,因为炮弹自旋的原因使得金属射流紊乱分散,所以虽然静破甲深度可达140㎜,但实际测试却发现破甲深度暴跌至80㎜。
这就是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的优劣之差别了。
前者是有膛线的身管火炮,射程远、精度高,但发射破甲弹时却会因此导致破甲深度下降。
后者的火箭推进榴弹射程近、精度低,但却能够充分发挥锥形装药战斗部的破甲威力。
“问题不大,九十毫米也很不错了,射程几百米呢,跟火箭筒远近搭配就行。”
周长风相当振奋,无后坐力炮对于步兵部队来说是神器一样的存在。
尤其是在崎岖坎坷泥泞的复杂地形,轻便的、随时可以出现的无后坐力炮可比步兵炮、反坦克炮要灵活多了。
周长风计划为步兵营增设一个四门制的无后坐力炮排,在那以后,同时装备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的明军步兵拥有了更高效猎杀敌方装甲载具的能力。
他本想打电话催促一下,但最后干脆自己跑到了兵部军器局,非常认真地叮嘱只要测试结果没有严重问题,那就必须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先赶工制造三十门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