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三国条约

五月二十五日,察合台汗国的使者来到了秦军在塔拉斯的营寨,察合台汗国的使者奉上了大量金银珠宝,希望能够化解双方的矛盾。

在额哲的提议下,要求加入钦察汗国的代表,三方重新签订边界协议。

六月十日,钦察汗国使者到来后,秦浩也来到了塔拉斯地区,秦浩提出了以天山山脉西侧、巴尔喀什湖、额尔齐斯河为界。

天山整个山脉、巴尔喀什湖以东、额尔齐斯河以北为华夏帝国领土。天山西侧的杜尚别城、塔什干城、比什凯克城、塔拉斯、阿拉木图均归华夏国所有,华夏拥有在几地筑城和驻军的权利。

通过两天的谈判,最终三方达成共识,作为西部集团军司令的秦浩和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的官员在塔拉斯签订了《华夏帝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三国和平条约》,又称《三国条约》。

在签字的时候,秦浩思考半天,最后还是决定放弃使用秦国的国号,而是用“华夏帝国”的国号与两国签订了条约。

《三国条约》是以华夏文字、突厥文字、波斯文字三种文字进行记录。条约规定了华夏帝国与两国的边界划分,其中察合台汗国为了结束战争,作为战败方,需赔偿华夏帝国一千万两白银。

《三国条约》签订后,阿速达以撒马尔罕城离华夏帝国太近,以及为了全面控制藩属国伊利汗国为由,提出了迁都。随后的一年里,阿速达将首都迁往阿什哈巴德城,在这个迁都过程中,阿速达迅速掌握了察合台汗国的军政大权,阿速达并亲自到德黑兰信仰了“天方教”,受到了波斯人的拥护。

阿速达改信仰“天方教”是为了拉拢波斯人,背地里他却非常信任一名叫智廉大师的和尚,他基本上对智廉大师的话言听计从,并在汗国东部大力传播佛教。

而每次出门或公开场合都是纱巾遮头的智廉大师在察合台汗国的地位越来越高,最后成为了国师,与宰相脱里平起平坐。在其信徒的传播下,许多突厥、鞑靼人都开始皈依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