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这些不是重点

所以具体业务的介绍,基本还是以总部大楼文化宣传大厅的模型、画册为主,其中涵盖的范围就多了。

即便“沙食集团”的人不吹,看的人也是一脸严肃。

面对庞然大物,渺小者都会肃然起敬。

有没有敬畏那就不得而知。

场面流程走完,就是双方媒体拍照以及采访问答环节,也算是有个小型新闻发布会,只不过层级没有那么高。

具体的就是北高丽方对两江省的农村发展很有兴趣,意识形态这一块是不碰的,只谈钞票。

毕竟“财神爷”只管钱,不管别的。

吾家埭这里有个口号,就是“科学发展新农村”,这口号虽然是一句话,但要拆分成三个部分。

首先是“科学发展”,其次是“农村”,最后是“新”。

写“八股文”的专家怎么水字数,对魏刚、张浩南这种人来说不重要,他们在基层的口号落实,全靠物质基础。

钞票、金条、楼房、汽车……

多就是“新”,“新”就是多。

收入增加就是“科学发展”,不增加就是不科学。

扯别的乡下人也听不懂,还容易挨打。

所以北高丽领事馆的访问团,在过了媒体采访环节之后,就迅速严阵以待。

接下来的会议,才是重中之重。

玄振宇作为北高丽方的“青年学者代表”,一同参加了会议,只不过这次不是坐张浩南这一边,而是老家人那一边。

在会议开始之前,北高丽方的人都在休息室略作休息,茶点管够,并且一人一个大礼包,都是糖果、蜜饯、肉松之类。

一个大礼包也有十多斤,在国内也值不少钱了,但带回北高丽,这就很有用处。

尤其是糖果、蜜饯,可以让自己小孩拿来结交另外一些小朋友。

单个包装的罐头,则是可以凑数当作礼物来送出。

这些都是小细节,张浩南让人认真做了调查的,也问过玄振宇身边三批次人员的具体人情往来习惯。

所以北高丽方的人员,现在心情都挺好。

“振宇,这里真的是个村庄吗?”

“是真的,只是这里变化很快,我第一次来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多汽车和房子,道路也没有这么宽敞,甚至都没有‘吾家湖’。这些都是浩南大哥几年内建设起来的,而且远处的高楼,其实是一个住宅区,专门为新村民准备的,很多都是浩南大哥公司的员工……”

跟崔正浩解释了一下,听得崔正浩下意识扶眼镜,然后感慨道:“真是不可思议啊。”

“浩南大哥是个经济方面的天才,我和我的同学,很多研究资金,也都是浩南大哥在资助。”

玄振宇下意识就说起了张浩南的好话。

“我在松江的时候,听说有一个养猪场的品牌,也是你浩南大哥的?”

“是叫‘大桥’吗?”

“啊,对,的确是叫这个。”

“确实有这个品牌,在这座城市的西部,不过同类养猪场,听说在别的地方也有。我只去过这里的养猪场,规模非常大,而且一直都有新员工的培训,长期保持五百人以上的规模。每新增一座养猪场,就会立即投入使用……”

听玄振宇说了一个大概,崔正浩听得很认真,这些“沙食集团”是不可能随随便便跟他说的,玄振宇也不可能知道全部,但有个大概的推算,也就行了。

“振宇,你浩南大哥……能搞到化肥和粮食,对吗?”

“对。”

很肯定地点点头。

“能有多少呢?”

此时的崔正浩,已经神情略有焦急。

玄振宇知道情况,但不知道具体情况,实际上的饥荒程度,还是张浩南的助理跟他说的。

目前北高丽的粮食缺口在一百五十万吨左右,而这个需求量,只是保证基本的生存水平。

想要降低饥饿率,这点儿粮食不够。

“能有多少……”

玄振宇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他面露难色说道,“大哥从来不考虑数量……不是,崔叔叔,怎么说呢,就是大哥不需要考虑多少这个问题。”

“啊?”

这个回答有点出乎他的意料,虽然领事馆做经济背景调查也认为“张委员”实力雄厚,但只是知道雄厚,具体雄厚到什么程度……不清楚。

“沙食集团”抛开自有农场不谈,只论两江、松江两地的粮食收购,能做到多大规模的储备呢?

两千万吨。

两年储备粮和一年储备粮,加起来可以做到两千万吨。

并且以“沙食集团”在农村的基本必需品供需调节能力,可以将两江省的夏粮产量中的百分之八十都打包。

当然前提是突然出现很大一部分的农村生产活动停滞,两江省需要更深入的基层物资分配,就可以打包拿走。

去年到今年的疫情,“沙食集团”就通过“农村供销合作社”,完成了生活必需品的集中分配,大批量自然户的农田,也是由“沙食集团”的职业农民、农机队伍完成了农事作业。

像农药喷洒之类,都是集中使用农药喷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