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 75 章

小货郎 桃花白茶 6648 字 6个月前

虽说只是十月底,但数着数着就要过年,各处的节礼都要提前送,省得天寒地冻,车马都走不了。

这一忙就到十一月中旬了。算着日子,也到纪大哥回来的时间。

不仅是引娘在期盼,纪滦村不少人看不到纪彬,总觉得少点什么一样。

而且大家心里都知道的,纪彬是所有作坊的主心骨,没有纪彬的话,他们都赚不到钱。

十一月中旬,先是纪滦村的私塾彻底放假,这天也够冷了,先生也该放年假了。

对比荆高庄那边,这边已经晚放假一个月,这样是万秀才主动请求的,反正他回家也是没事,不如多上几天的课,还能报答纪彬的知遇之恩。

当然了,也因为纪彬不在家,他们夫妇两个在纪滦村里,也好多照应引娘。现在想着纪彬快回来,也就收拾收拾,准备回邑伊县家中。

这一年也让万秀才诸多感慨。

他之前一心读书,一心想考科举,但日子过得清苦,原来这里做教书心里难免有些落寞。可渐渐他也发现教学的乐趣。

而且村里人人都喊他一声夫子,这种快乐是什么都没法代替的。

想他在家中的时候,总觉得母亲娘子多有争执,这一搬出来才知道,他娘子也不是想跟他娘吵,只是有时候他母亲确实过分了些。

如果是他们夫妻两个单住的话,他们夫妻关系更好了,娘子跟母亲之间似乎也没什么大矛盾。他当夫子之后,每个月挣得银钱足够全家吃喝不说,还有剩余。

不为这些事操心之后,他自己学习也更有动力,毕竟若是连家都养不了,心里难免不安稳。

更别说他跟娘子成亲几年没有孩子,今年竟然得偿所愿。

引娘送三姐跟三姐夫万秀才回邑伊县家中过年的时候,还嘱咐道∶"三姐有四个月身孕,回去的时候要慢些。"

万秀才笑∶"我雇了纪堂叔家的牛车,直接坐牛车回去,也稳当。"还有家里一些东西也能放上去。

等他们再回来的时候,就是明年三月份了,那时候私塾开学。

引娘笑着目送他们回家,引娘三姐还道∶"等纪彬回来之后,我们两个再来你家串门。"

引娘点头∶"好啊,不会还是你身体要紧。"

三姐倒是没什么,她现在心里高兴,总觉得身体好得很,毕竟是她跟相公的头一个孩子,心情难免很好。

等他们离开,引娘继续办其他年货。家大业大的坏处,就是事情特别多啊。好在纪大哥就快回来了?

这会的无仙城码头靠近一个船只,交了停泊费后,詹明刚出现,就被许多人围住。

明明那些人在码头上,他还在船上,就已经有种被围住的感觉。

果然跟纪彬想的一样,那些棉商们果然得到消息,江南那边的卖价极高,所以都在这等着呢。这也是无仙城码头的盛景,只要是江南那边来的船,就会有无数人围着看,望眼欲穿,说的就是他们。

但是他们这么多人里面,也隐隐分成两拨。

一拨是狂喜的,当初赌对了,让纪彬他们帮忙运送,然后给纪彬詹明一成利润!

另一拨是高兴中带点难过的,毕竟两千文的价格卖给纪彬詹明他们,要说亏那是亏的,可也只是在江南亏而已。

毕竟宿勤郡棉花的形式,可远比大家想象中还要惨。纪彬当时的提醒,他们算是放在心上了,但还是不听劝。

这里面的事说起来,可就复杂了。也是个很长的故事。

詹明站在船头大声道∶"你们都先让让,等我找个酒楼住下,咱们一家一家来,都不会亏待的。。

这些棉商们立刻听话,慢慢来就慢慢来,他们可以的!

甚至迅速帮詹明找来搬工,还帮忙付钱,快点把船上的东西卸下来吧。

只是詹明跟他小厮振生下来之后,大家左等右等,纪彬呢?

纪彬可是让他们印象深刻,毕竟他当时对棉花的预估,可是一点都没错,甚至有种预言的感觉。当时可能没想那么多,可等他们走了之后,一件件事就跟纪彬说过的一模一样,都在慢慢变成真的。

这下大家更加明白纪彬有多厉害。

可现在他人呢?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

詹明看着他们,开口道∶"汴京那边有桩生意,纪彬去忙了。"剩下的也没多说。但汴京的生意?!

他们以为能做江南的生意已经很厉害了,怎么还有汴京那边的事?

可是想想以纪彬的能力,在江南发现商机也正常啊,周围人立刻一片夸赞,让詹明差点笑出声。从码头运箱子到酒楼里这段路,詹明也算明白他们走的这两个月里,宿勤郡到底发生了什么。

之前他们算过,宿勤郡差不多能有七十万斤棉花,但这里面只能消化不到十万斤,而且价格都在两千三百文到两千八百文之间。

原本纪彬这个定价大家还不信,但是后来棉花价格越来越低。

毕竟整个宿勤郡买得起的人真的不多,而且都是本地产的,你好意思卖到四千文那种高价?

能买得起棉花的,就那么几百户人家,大家也都知道买谁的划算啊。

这可不是在江南,棉花供不应求,这是在本地啊!种棉的不算太多了!至少很容易就能买到!

记得有家棉商不打算卖给纪彬他们也就算了,还把纪彬预估价格的信拿给周小公子嘲笑一番。这人的棉花是一千八文,一千五百文的价格卖出的。

到现在还在低价销售,感觉等到年前,一千三百文的价格都能买,毕竟过了年之后天气就暖和了,别说卖不上价了,买都没人买好吗。

天暖了谁买棉花啊。

其中的原因也说过,能买得起的,就那么几家,人家有大把的选择,而且还能提前买到。是买周家的不香吗?一定要你家的?

本地的几户人家倒是都买他家的,可那能卖多少?根本卖不动好吧。

除了低价卖之外,别无他法。

听说最近运着一万多斤棉花准备去隔壁兴华府试试运气了,可人家周家在兴华府也在销售棉花啊。

这两家不是抢生意了?你跟人家周家比人脉吗?

这些事让棉商们知道,当初把自家棉花给纪彬是多么好的选择。

就算是两千文卖过去的,那也是值得的。两千文卖掉了,总比砸手里好吧?这笔账大家都会算的。

算是会算的,只是听说江南那边六千文一两棉花,六千文啊!他们给的价格还是太低了吧。纪彬什么都算到了,江南棉花高他是不是也算到了?如果这样的话,肯定是故意坑他们的吧。

一会是感激纪彬詹明,一会是觉得他们少赚了银子,心里难受。这两种想法在脑海里交织,人都要疯了。

了解完这些之后,詹明心中有数,知道纪彬的安排简直天衣无缝。到了酒楼稍作休息,詹明就开始发钱了。这是真正意义上发钱好吧。

每个棉商拿着各自的契约排队拿钱,首先是按照两千文一两价格卖给纪彬詹明的棉商,这三个人一共给了纪彬他们七万斤棉花。

按照原来的价格,应该能收到七十万两银子。这对他们三个人来说已经很多了。

可詹明拿出来的银票,却比他们想象中多了三十八万两银票?!

竟然这样多?

詹明认真道∶"棉花送到松江府之后,我们才估算出棉花的真正价格,倒不是有意欺骗你们。虽说买卖低买高卖很正常,但我们都是同乡,以后还要一起做生意,所以每两按三千文的价格可好?"

这有什么不好的?!

其中一个棉商道∶"这是纪彬知道吗?"

问出来之后他觉得自己有点傻。

这事纪彬肯定明白啊,说不定还是纪彬授意的。

詹明笑着点头,然后道∶"这是我们一起商量出来的。"这些钱拿到棉商手里之后,才有了真实感。

大家都是做生意的,平日里几十两银子都会争来争去,可到了纪彬詹明这,却能轻易让出这些利润,他们能不感激吗。

明年种棉花的话,还是要给纪彬他们!

头一年有个特例就算了,若是以后都想这样那是不成的。

像现在应给七十万两银子,实收一百零八万,这一笔一笔都要记在账本上,拿到钱之后各家也要签字画押。

若是老老实实就算了,明年还想不按契约,纪彬他们可是会拿着今年的契约索要多给的银钱。

这样一说,大家立刻不敢多想,毕意纪彬詹明两人真的能做出此事。

这些棉花两千文卖出去的棉商们连连称谢,走出去之后,就该剩下的两个棉商进来了。

他们两个可是满脸笑容,当初按照一成利润给到纪彬他们,那也是赌江南有个好价格。如今赌对了,自然高兴得不行啊,也证明他们是有眼光的。

方才那三人一共得了一百零八万。

但他们两个,一共就有一百零五万两银子。闭着眼都知道谁赚兼得多吧?

而且他们两个总共才拿出四万斤棉花,方才那三个人可是拿出七万斤啊!

大家各自的选择决定了命运,谁又能说什么呢。

反正跟着纪彬詹明的人,是真的赚到钱了,这点就足以让人羡慕。

至于那个嘲笑纪彬估价的人,以后肯定没脸再跟纪彬说话了,如今他家的棉花还没卖出去,心里可难受了。

当初这人还想讨好周小公子,周小公子帮他卖棉花。可是人家理都不理他,明显对纪彬更有好感啊。

詹明在无仙城把五家棉商的钱分完,这才松口气,振生刚才数银票都数得一身汗。毕竟确实太多了。

可现在事情还没做完,按理说他应该先回春安城的,但詹明并未过于思考,直接带着振生还有自己跟纪彬的东西去邑伊县纪滦村。

纪彬今年不能回家,这个消息要第一时间说给纪彬媳妇儿知道,让她也有个心理准备。这才不枉纪彬的嘱托。

他跟纪彬东西足足装了八个牛车,这才出发赶路,好在无仙城到邑伊县这边也就三天的路程。先是把柴力买给柴家的东西送过去,这让柴家都有些惊讶。

柴力竟然不回家过年了?

正好柴尺也在,他看看詹明跟振生两个男人,干脆带着妻子跟巧晴

-起.帮着送东西到己娘家

不过巧晴既然来了,那蔡运肯定也会跟上,他俩在十月份的时候完婚,现在已经是夫妻。引娘当时还送了刺绣给他们,还是当时他们两个没收下那两幅。如今终于送出去,也算了了桩心事。

纪彬出发前就记着这件事,除了刺绣外,还给了份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