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第 85 章

小货郎 桃花白茶 6518 字 6个月前

这还是只是发到手的月钱,更不用说平日里发的鸡鸭鱼米面粮了。至于平时各种物件的维修,也是本钱。四个月下来,差不多亏本六两银子。

可这些小钱跟赚的比,自然不算什么,纪彬也愿意亏这个钱,并且没事还会发补贴。毕竟作坊的绣娘伙计们想着自家孩子在私塾读书,也会念他这份情。

剩下的就是平常花销,这五个月杂七杂八送礼送人情,花了三百两。

去掉这些钱,今年到五月初收入,一共是一万两千九百六十八两银子。

可以说额外拿出来的十万两,还有引娘手里的一万六,基本上没动不说,还增加了。要知道他们可是在盖宅子啊!

这样收入还在增加,可见这些作坊多能赚钱。

至于之前营救谢阁老花费的银两也早就算过了,已经不在计算范围。

账本上跟实际手里的金额相差无几,那就是他们夫妇两个,不带那一百万压箱底的钱。现在手头有的银子,就是十二万九千两。散碎的是真不算了,全都放在手头花销。

每次引娘觉得自己对银钱麻木的时候,就会被手头的钱惊讶到。

去年那会,压箱底的钱还是一万两,到今年了,手头的钱竟然是十几万。若说不吃惊那是假的。

可这十二万九千还是要拿出来,因为平时的花销活钱要有,更要准备随时给宅子那边结钱。

之前引娘还顾及点成本,可按照纪彬说的,他不要什么都最好,但必须什么都结实。

所以在左先生的引荐下,有个卖结实大门的实木作坊过来,要把家里的门提前订做,毕竟门的工期也很长。

而且门这东西,也贵啊。想要结实好看,那就要贵。

手头账一算,引娘也就安心了,买!买最好最结实的!

纪彬笑,这样才对嘛,赚钱就是让花的,一点也没错。

家里账目理清,也算一个大好事。接下来的重点,也就放在盖宅子上面。

现在该建整体的围墙院子,等这部分做完,雏形就差不多了,当然想要搬进去,还要一段时间,可外面看着不错也是进步了。

他这段时间要低调一下,毕竟刚写完那份制冰敛财法,低调点最好。

在纪彬想要低调的时候,放到谢阁老亲笔写的信封已经快马加鞭送到汴京太子手中。

太子刚想拆开看看,就发现这封信比他想象中要薄很多。

原本太子以为是太傅有什么话要讲,谁知道第二层信封确实是太傅,也就是谢阁老笔迹,但里面的内容却不是。

仔细看完之后,太子的表情跟当初谢阁老的表情一模一样。满脸不敢置信,随即又把这封信仔细翻读一遍。

全程没有废话没有邀功,只说明如何在夏日制冰,如何利用冰赚钱。简洁得让太子有些不适应。

要是下面的臣子们都能写这么简洁的文书该多好?

把事情直接写清楚了,不至于十五页的文书,十页都是废话都是赞美,他这个当太子都快会背夸他跟夸他爹的话了。

如果都这么简洁,那他办公务速度能提高多少?

估计纪彬也没想到,太子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改变办公习惯。当然了,这份制冰敛财法也是极为有用。

在纪彬看来很难搞到的硝石,太子这确实不是问题,怎么说也是一国太子。至于铁器,在太子这也不是难事。

这制冰法写得如此详细,照葫芦画瓢都能有所收获。

等太子再次看完,已经难掩激动,他自然看得出来这个方法有多妙,在看着字迹,不是又出自纪彬之手?

这个纪彬到底是何许人也,不到半年时间,竟然帮了他这么多忙。

有了这份制冰法,禹王用棉花敛财那简直不值一提。

这可是夏日不限量的冰啊,要知道皇宫里面冰块都不是随取随用,每个人都有定额。如果能把这些冰做出来,那会有什么场景?

太子可太明白汴京贵族享乐时候的模样,肯定不惜钱财竭力购买。

可是,真的有纪彬写得那样神奇?

只要硝石就能做出来冰,这跟神迹有什么区别。

太子如此谨慎的人,一边派人去找汴京附近合适的硝石矿,一边命太子府的铁匠造铁盆。都是大盆套小盆制冰,纪彬只舍得用小铁盆,太子这边直接全都要铁器了。

等这些事情吩咐下去,太子又去请了两个人,已经退休赋闲的前工部尚书,还有京郊道观的炼丹老道。

旁的不说,太子瞧着硝石制冰法,跟老道炼丹有些相似,都是把各种石头或烧或煮。

不得不说,太子还是见多识广,硝石制冰也确实跟古代炼丹沾点边。

那个时候炼丹也并非一无是处,其中火药,豆腐等等,都是"炼丹"的时候发现的妙处。与其说是炼丹,不如说是搞不知道为什么的化学实验。

而且有名的蒸馏、结晶技术,也是在古时候炼丹中慢慢研究出来的,甚至还有专业的工具可以保温储存。

至于工部尚书就更不用说,他在职的时候,主管的就是营造水利等等,太子瞧着纪彬写的制冰法,总跟工部是有些像的。

有太子召见,这两位肯定来得极快,不过心里都有些疑惑。他们一个退休的,一个炼丹的,找他们做什么?难道天子也想炼丹成仙?不会吧?

太子自然是一个一个召见,也并未直接说明什么制冰法,只是旁敲侧击地问了些问题。比如前工部尚书在研制火药的时候,觉得这硝石有什么特殊之处。到老道这,则是问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夏天结冰。

这些问题一出,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是不是太子最近跟禹王争斗太厉害,脑子有些糊涂了啊!

能被太子召见过来的,自然是对太子殿下有好感的人,甚至是站在太子这边支持太子的。两人立刻各种规劝。

"太子殿下,您从年少时就有威信,如今过了而立之年,更要耐心啊。"

"我虽是老道,虽爱炼丹,但大多丹药不仅没用,还是毒药啊,您可千万不要食用。""虽说圣人如今身体不好,您也不能心急,火药这东西可不要乱说。""丹药真的不好,不会让人长生不老的!贫道回去就砸了炼丹炉!"

太子哭笑不得,这两位都想到哪去了。他是那种喜欢长生丹药的人吗。

不过他们两个的态度太子也看到了,等细细问完硝石的作用之后,偶然听到那老道说,硝石放水里,水可能会变凉。

听到这,太子立刻看向他∶"变凉?可能结冰?"

"这?恐怕不行吧?不过我也没试过。"老道连连道。

太子仔细回忆纪彬那三张纸上所说,硝石入水,必须不同搅拌,这才能让温度越来越低。虽说在研究出来的人口中,那就是层窗户纸,可古往今来,多少研究,就差捅破这层窗户纸。

太子深吸口气∶"我知道了,你最近可否能云游四方?"

老道不明,但太子让他云游,那他就云游呗,当年若不是太子救下他们一个道观的人,免遭奸臣杀害,他的徒子徒孙们可全都没命了。

这个问题问到前工部尚书,那就是问他能不能出去游历大山明川。工部尚书到底是在朝中纵横多年,立刻满口应下。

这些事情确定下来,用了不到两天时间。

太子手中捏着那三张纸,如同珍宝一般,前两张是制冰之法,后一张是赚钱之法。纪彬这人,还真是与众不同。若是可以,真想跟他深聊一番。以后定然有机会的。

他若是想走仕途,这也不是不行。

太子眼底浮现罕见地喜色,直接把寻来的硝石矿周围死死把守,前工部尚书,还有这老道,以及寻来的能人异士,全都安置在硝石矿附近,没有他的允许,谁都不能进出。

终于不同大小的铁盆,也早就准备好了。

等这些做完,太子才把前两页纸交给前工部尚书跟老道。这纸上的东西给他们俩带来的震撼,自然不用多说。

有他们两个认真承诺,太子才命人把硝石矿看守好,跟着谭清一起离开。等这些做完,太子身边的谭清忍不住道∶"殿下,这真的能行?"

"行不行先试试。"太子缓缓道,"一个月不行就两个月,两个月不行就一年,总会有结果。""这纸上的方法写得太详细,不像胡乱编造。"

最重要的是,编造这些也没用啊。

而且有谢阁老送过来的,自然是他确认过的,否则谢阁老也不会亲自写信封。

-想到能在夏日制冰,谭清自然明白其中的妙处,也明白若是做成了,那是一座什么样的金矿。所以不管耗时多久,只要能做出来,那就是好事。无论等待多久,无论耗费多少人力财力,都是值得的。

五月二十七日,这些人到了硝石矿附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来。

但所有人都兴致勃勃,他们愿意为太子做实验!就算在这三五年也没关系,反正他们跟家里人,道观的人说了。

他们是云游四方,游历名山大川去了!

就在太子,谭清耐心等待消息的时候,五月二十八日下午,就有快马送了个匣子出来。

直接送到太子府,这会太子跟太子妃还没吃晚饭呢!

昨天把人送进去,今天就有人送东西出来?太子缓缓把匣子打开,只见里面放着一块冰。

太子妃不明所以,奇怪道∶"冰?这冰有什么奇特之处吗?"谁会快马加鞭,送来一块普普通通的冰块。

太子看了眼太子妃,忍不住道∶"有冰,就够奇特了!"纵然他平日里淡定稳重,此时也是面露喜色。

明明昨天才开始制冰,怎么今日就好了?!这速度是不是也太快了?

他们都做好研究上好几个月的时间,并且留了充足的预算。可这完全是前脚走,后脚就做好了?!这怎么可能?!

"备马!备快马!立刻去!"

太子走得风风火火,太子妃已经许久没见过他这样激动了,简直让人目瞪口呆。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大好事?

如果是纪彬知道太子此时的惊愕,立刻会说。

他都把实验步骤,实验要求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照着做肯定没错啊!如果不照着做,那你们还看课本干什么呢!

不仅是太子这么惊愕,成功做出来冰块的前工部尚书,老道,都一脸茫然。

他们就是事实而已,而且抱着严谨的态度,全都按照这纸上的要求来做,怎么就成了?还成的这么快?

甚至是做成好几块冰之后,才敢差人禀告太子。

但事情顺利到让人不敢置信啊!

如果神奇的事,竟然在短时间内都成了,如果不是神仙保佑,肯定不可能吧?

不对,应该说这两张纸就是神仙写的吧?!

前工部尚书想了想道∶"趁着太子殿下还在路上,不如我们做个大冰块出来如何?"毕竟小冰块用处不大。做大的好啊!

老道立刻点头∶"做大的,做尊冰神仙怎么样!"

???好像也行?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