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个人先很有钱,是个还算有名气的商人,再去当官,基本上是嫌命长了。而且你还是新富,不是人家老士族。所以纪彬一直抗拒得很。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像柴力,他本身就在朝中武官那有些人脉,而且是真正上过战场,有过功绩的。
或者拿万秀才来比,别看他寒窗苦读穷的饭都吃不起,但确是正经文人出身。
纪彬若是去朝堂上的话,刚开始的处境会比他们艰难数百倍。每人情况不同,哪有强制做官做官的。
纪彬在回去的路上,心里已经有数了。等他到家,只见侧厅里林博还在登记作坊名册。
众人见纪彬回来,立刻看向他,林博刚要站起来,纪彬就道∶"你做你的,今天顺利吗?"
"顺利的,那一干亩地划了一半出来,预计建成三百个大作坊,每一块都按照您说的画下来,让大家挑选。"林博把作坊平面图给纪彬看。
基本上是一个一个的方格,谁挑中哪个就租哪个,按照要求盖作坊就行。
而且纪彬承诺,就算以后他们不租了,作坊房子可以折旧卖给他。
这么算来,对双方都很划算,纪彬不用管盖房子的事,对方不用管作坊盖了就是给纪彬做嫁衣。只要付土地租金就行。
这部分的钱虽然不算多,但也是稳定的恒产。都说家里有恒产才算家底,他这算是恒产了吧?
纪彬再回主院,引娘还是在算账。
上次在五月算账的时候,手头差不多二百六十五万两银子。
纪彬因为要去兴华府办事,取走六十五万两,最近一段时间,陆陆续续花出去三万两银子。也没动太多的。
现在留下两万,剩下的六十万又给了引娘。
这让引娘的账又要再加一笔。
两个作坊,两个冰铺,三个杂货店,从五月到现在九月,一笔笔加起来也不少。主要是冰铺暂时关门,棉花又要开始售卖,所有账本肯定要理清。这几个地方,三个月分别盈利两万四千两,六千两,五十两。两个作坊中刺绣坊还是盈利最多,三个月能赚一万五。最差的当然还是杂货店。
但杂货店对他家所有店铺的重要性自然不用说。
所有杂货店利润是不丰厚,但邑伊县杂货店里面平日囤积的货物,还有春安城那边用来做各种酒类的中转,以及现在兴华府分店,已经准备好当进货点了。
到时候不少货物都会经过兴华府分店,然后转卖到各个地方。
拿这些店铺当作据点都是可以的。
而且纪彬感觉,现在生意渐渐稳定,只怕兴华府杂货店的利润,很快就会超过冰铺的利润。
毕竟这么多店铺里,只有兴华府是正经在做杂货买卖。
所以他把纪一飞跟李栋都调过去,他们两个一起经营,那个店铺的位置也很好,非常适合当百货商店。
等他再回兴华府的时候,可以重点关照一样。
主要现在他还管着兴华府的民生问题,若是一边管民生,一边照顾自己买卖。这谁说都说不过去。所以他目前还在避嫌。
这是赚的钱,减去各个店的成本支出,差不多到手两万七千三百四十五。
其中支出最多的,也是刺绣坊,里面利润丰厚,但给绣娘支出还是不少,布料成本更是早早去掉了。
不过纪彬靠着前期的运作,已经给纪滦村刺绣打出名声,还是赚钱最多的地方。刺绣这东西,一到盛世,那就不愁买家的。
除了人工之外,还减去了一千多两的税收,这也是必要的支出。
算下来他在外面花了近两万两银子,引娘在家都给赚回来了,而且还有富裕。他真是娶了个宝贝。
如今手头六十万还回去,再加上他们手头零花的,差不多是二百六十五万七千。
虽说这赚的对比之前不算特别多。
但接下来棉花马上要有收益,算着时间,振生应该会带头一批银子回来。
振生带了八十万斤的棉花出去,一两是一千二百文到一千五百文中间。
他们是头一批到货,按照一千四百来卖,然后收两成利,其他的一概不收钱了,算是大家都有让利。
这八十万斤卖出去,他们一共得十一万二千两银子,一人五万六。利润明显比一千低了许多。
头一年那大几千文的卖,已经成为历史。
在纪彬詹明预估里,明年的棉花价格还会更低,但对比成本来讲,依旧是暴利。
按照官府的想法,肯定是要买卖合适才行。
不仅是他们俩有心里准备,平日里纪彬在邑伊县,詹明在春安城,也是让大家有心理准备的。
再说了,暴利个几年已经很不错了,不是谁都能吃到风口上这笔钱。
这还是头一批棉花,接下来还有几批,剩下差不多三百多万斤,这些差不多卖到一千二
一千
也不会太高。
这些钱加起来,今年赚得也不少了。
詹明都快对钱财麻木了,他也在跟家人商议,准备新买处宅子。春安城有不少漂亮园子,不如他家买了。
主要是他在纪宅待的时间一长,一回家就觉得家里是个小鸟巢一般。
现在他在这边忙棉花的事,家里正在看房子呢。等这里的事忙完回家,就能住上新房子了。
他都如此,纪彬这里也差不多。家里该花就花,他跟引娘都不计较这些的。
只是今年二十岁生辰,引娘的意思的办得热闹点。
毕竟是男子的二十岁,就跟当年引娘十五的时候一样。
就连纪老爹,宣老爹里长他们也过来问。今年总不好还那样低调吧。
如果想要好好办的话,引娘就要开始准备了,现在准备都有些慢那种。
纪彬有些无奈,但也明白二十岁的意义。在南军国的风俗里,算是比较重要的了。
那就办。
就当他请大家吃酒席了。
引娘听到这话,立刻笑起来∶"好,最近问的人实在很多,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回答。
旁的不说,商会成员想来吧,还有准备动工的作坊老板们。以及各种合作伙伴,还有纪彬的亲朋,都在注意纪彬的二十岁。
说起来还是十分年轻,可他如今的家业却是别人几辈子都攒不下来的。
现在是九月十七,再有八天就是他生辰。
引娘跟燕芷游已经开始忙了,虽说这次还是请县城的排办人,但一应菜单,引娘这次却想自己跟他们商量着来。
还好他家园子够大,这宴会自然摆在自己园子了。
引娘是在操持宴席,纪彬则在作坊群这边看。
有些手快的老板已经雇人开始动工,因为这块荒地提前规划过了,到时候建起来的房子也是一排排的,肯定十分好看。
很多人预计,估计在兴华府那边修完路,修完码头,他们这边作坊也能正式开工。
估计是明年二月三月左右。这分坊的生意可以开张。
如今大家都是损着运费给兴华府供货,要说赔钱不至于,就赚得少了。但提前跟那边人做好买卖,比什么都强。
刚开始兰阿巷子的人对兴华府还有心里阴影,多少人在哪被骗得血本无归。去的时候还有些忐忑,可想想纪彬都趟过水了也许没什么?看看吧,万一呢?
但一过去,就发现兴华府的百姓似乎都很忙?而且街道异常的干净,所有人都在忙。
每个人口中说的,都是今日活干完了,准备去做什么。做什么呢?
修补渔网,又或者开荒啊。怎么大家突然变得这么勤奋?以前的兴华府不是这样啊。
等他们住到旅店的时候,还有巡逻的兵士过来询问,原本以为是找麻烦,谁知道是让他们监督此处旅店的价格,若是老板坑蒙拐骗,一定要告知衙门。
旁边的小厮脸都绿了,半天才道∶"只是前日多算了五文钱!官爷不至于的!"
"五文钱也是钱,若是再敢欺瞒客人,坑害百姓,这店也不用开了。"兵士义正词严道,"纪先生说了,很快就会有客商来我们兴华府,若是让他们知道兴华府还是在骗人,那就不会在这做生意,你们生意也好不了。
那小厮跟店家只好连连称是,他们也是习惯了啊。以前的臭毛病一时改不掉而已啊!
以前坑几两银子都不眨眼的,这次多了五文钱就被找上门了。
而且只要来他们店里吃饭住宿的,都会被兵士们交代,有些胆小的立刻换地方了。留下来的也是精打细算,只等着他们出错。
纪先生还说,若是同样的错误犯两次,就挂个风险商户的牌子在他们门前,至少要挂一个月!一个月不出问题,这才会取下来。要是犯三次,直接停业整改。
这一整改,店不就黄了吧。
可以说有这条铁律一出,整个兴华府商户风气直接一改,谁也不敢造次。
但大多数人都是恭恭敬敬地喊句纪先生。
纪彬在这里,确实担得起这两个字。
从春安城兰阿巷子来的人一听这个名字,立刻问∶"这纪先生,是不是纪彬。"
"当然啊,除了他,谁还能叫纪先生。"小厮理所应当道。
等听了这小厮的话,众人才明白他为什么如此尊敬纪彬。
这小厮竟然是从海外番邦回来的,是纪彬跟宗轮救下来的几百人之一。当时他只是想去找活计,谁知道被迷晕之后就带上船上,给番邦人做奴隶。
他以为自己要死在那边的,毕竟身边一起被卖掉的人,有的死在船上,有的死在干活的时候。唯独他坚持下来,然后被救回南军国。回来之后甚至还找到了活干。
可以说,他对纪彬,对南军国的感激,那是谁都比不了的。
像他这样的人整个兴华府还有很多。也明白纪彬跟现在是王巡查想让兴华府改变。
在听说兰阿巷子来的这群作坊老板,也是纪先生介绍过来,准备在他们这开作坊的,小厮对他们极为客气,虽说还有兴华府人特有的匪气,但明显优待不少。
如今的匪气倒是变成豪气,让人看着就心里敞亮。或许一直这样下去,就会更多人喜欢上兴华府吧。
从春安城的老板们到了这里,才明白纪彬到底做了什么。
他在兴华府,那是说一不二的存在,但回了邑伊县之后,对他们还是很客气。这样的人不成功,那还有什么人会成功啊。
这些老板在兴华府待了几天,已经决定在现在的兴华府开设作坊,这里地方便宜,建作坊比较简单。
在王巡查的指点下,他们准备把作坊开在荒地村跟兴华府主城中间,那边以后会有个小码头,方便运货。
不仅如此王巡查手下的主簿直接拿出一张纸,画的正是主城中间的规划,那边一个个小方块,等着作坊老板们购买,不买租也行,反正官府不挑。
等等,这小方块怎么看着那样眼熟。
纪彬在纪滦村他家附近规划的作坊群,也是这样啊,都规划好地方,只让大家挑选。
怎么兴华府也是这样?
作坊老板们一问。
果然,这又是纪彬走之前留下来的手笔!
他们这群人完全都在纪彬的预料之中啊!走的每一步都被猜到了。
这样心思缜密的人,还好是个好人!
别说了,纪彬选的地方,逼着眼睛租!赶紧租吧,再让兰阿巷子剩下的老板们知道,肯定要过来抢地方了!
这些老板们的热情把兴华府主簿都吓到了。不过又一笔收益进账,这是好事啊。进账越多,基建速度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