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彬听着众人的欢呼,隐隐握了下拳头,眼神也散发着喜悦,不过他看了眼旁边的协理左右中郎3
急速船都做出来了,蒸汽船呢,你们两个给点力啊。那蒸汽机若是做出来,再造出蒸汽船,可不是五天到汴京了。
纪彬隐隐记得早期的蒸汽船就能一日航行三四百里,那时候用的可不是日行多少,而是一小时多少公里,可见速度的飞跃有多快。
不过在这个时空方便理解,纪彬还是用日行多少里来计算。
或许到以后船只航行的太快,他会再用每时辰行多少里来做标准。但现在还不到那个时候。
急速船的成功让整个船务司都充满喜悦。连修复码头的人动作都快了。
现在海太城试船,都要把船只拉到深水区,这可太辛苦了,等码头修建好,试船也好,航行也好,都会轻松很多。
他们要赶紧把配套的设施建设完成!这样以后试船就更简单了!
一连五天时间,船务司在试行急速船,在第三天时候,纪彬就可以上船体验一下,大家觉得还算安全,自然就可以上船了。
不得不说,有前朝的样船,再有现在的修复,急速船不仅很快,而且还算稳当。
如果一定要说缺点,那就是真正航行的话,不会是日行二百的速度,因为船只一共坐七个人,其中四个桨手,不可能没日没夜地划船,就算是跟其他三人替换着来,速度也没全力那么快,至于船帆也是看风向的,有太多外在因素。
这就是因为船小,坐的人少,如果位置足够大,可以备齐十几个桨手,,每天轮换着划船,那样就能有最快的速度。
但相对比快速的优点,这点缺点就不算什么了。
普通船只从兴华府到汴京要二十多天时间。百里船需要十天到十二天之间。急速船能把时间缩短到六到七天。
这个速度已经非常惊人,足以让任何人惊叹。
不过其中的缺点也说明了,若是有蒸汽机蒸汽船在,机器是不知道疲倦的,十二个时辰都可以运转。
到时候速度提升,又不用休息,工业机器的产生,那意义可太大了。
纪彬是这么想的,也隐隐透露出其中的意思给协理左右中郎听,他们两个一直在研究蒸汽机。现在是有简易机器做出来,有一定动力的产生。但具体真正能推动船只的,还是不够。
如今急速船都出来了,纪彬接下来的重心也会放在蒸汽机上。
等到急速船出来的第六天,他们这行人直接开着急速船从海太城去了兴华府码头,甚至当天能去无仙城一个来回。目的?
目的当然是炫耀他们做出来速度如此之快的新船啊!
他们船务司刚刚建立不到半年时间,就有这种成果,证明他们的船务司很有用!
而急速船的出现,让两个码头的人格外震惊。
当初卢益赖亚跟纪彬去卖棉花的时候,路途中就遇到过一艘百里船,那艘百里船逢人就打旗语,明显是炫耀船只有多好。
偏偏大家确实羡慕,只要是在水上讨生活的人,自然知道船只快了有什么好处。
当初的百里船就让人惊讶,现在的急速船更是如此。我的个天啊。这是什么玩意?跑得也太快了吧!
船务司的人炫耀了两天,终于让两个港口的人都知道,他们船务司做出来好东西了!
现在只要是船只在这兴华府,无仙城两边靠岸,立刻能听到日行两百里的急速船!两百里?骗人的吧?怎么可能。这是大家头一个想法。
当初鲁做出百里船的时候,都已经够让人不可思议了,而且立刻被官府预定,作为传消息的利器,从此在运河上往来。
百里船都如此,二百里船呢?不是骗人的吧?
可一听到是哪家船厂造出来的二百里船,大家似乎又觉得可信了?
官办船务司造出来的?
他们不是才开业不到半年时间吗?
看着各地传来的信件,还有兴华府知府主簿巡盐使都赶过来看热闹。
船务司的人哪个不是挺直胸膛,看看!他们船务司就是这么厉害!就是能复原出这么好的东西!
纪彬则在一旁格外低调,他还在看协理左右中郎给他的图纸。说到底,蒸汽机的改进都是一个目的,那就是必须充分利用热能。
这段时间里纪彬也不是只看了,几乎每天都会提出自己的设想,可蒸汽机这玩意在现代是常见,可都是在物件里面,他也没拆开看过。
只能依靠上学时候蒸汽机模型来仔细回忆。
好在他不断回忆的同时,还有协理左右中郎帮忙纠错,也算有点进展。
但毕竟是蒸汽机,不是什么普通东西,如今上手不到半年时间就有进展,已经非常不错。纪彬有足够的耐心等着蒸汽机做好。即使花上许多年也没问题。
晁知府跟巡盐使从急速船上下来,人都傻眼了。
他们都算见多识广的人,知道这个速度意味着什么,特别是眼汴京那边的联系,只要有了这条船,半个月内往来书信绝对没问题,对比以前政令不达的情况来说,一定好上数十倍。
但船也试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樊城主也走了过去,因为有纪彬的提醒,他心里有数的。
说白了,他们要以什么样的名义报给汴京那边。
东西是海太城船务司造的,但船务司又不归海太城管。可海太城却归兴华府管。
其中的关系比较复杂,船务司的圣人亲点开设,直属汴京。所以纪彬作为船务司司长,就有三个选择。
,直接以官办船务司的名义把急速船造出来的消息报给圣人,能得到多少奖赏,整个船务司又会有什么样的封赏,随便想想就能知道。
二,纪彬看在船务司开在海太城的份上,给樊城主一个面子,让樊城主跟他一起向汴京邀功。这也说得过去,毕竟船务司开在海太城,还用了海太城的人手。
三,那就是晁知府巡盐使来的目的了。
能不能以兴华府的名义报上去,或者让兴华府沾个光。
之前说过,兴华府跟宿勤郡平级,而海太城是兴华府所属,说到底是直辖单位。扯到兴华府也很正常。
但这三个选择,都在纪彬的一念之间。不管他怎么选,那都是没问题。
以前船务司刚建的时候看不出来,可如今急速船都出来了,说句不好听的,靠着急速船,他们船务司就能吃十年老本。
以后必然红火,必然被汴京重视。
现在的局面就是,这晁知府巡盐使樊城主,都看着纪彬,明显是等他一个答案。巡盐使虽然只管盐务,可此地有了名气,对他来说自然不错。说句实在的,晋升这种事,也看有没有实在的政绩。
急速船出来,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政绩了。
没听到兴华府,无仙城,这两处码头的人都传疯了,不出半个月想来看急速船的人肯定排长队。消息也会传到汴京那边。
所以怎么报给汴京,要尽快做决定了。
纪彬看了看他们,边带着众人去船务司,边随口道∶"现在急速船是出来了,可每次试船都要人工推到水里,再往外走,实在艰难。我船务司的人,还是苦啊。"
看似在随意聊天,旁边船务司主簿立刻接话∶"是啊,没办法,谁让咱们这人手太少。不过纪先生不用担心,等我们把船送到汴京,相信圣人一定会开恩,找人帮船务司把这个码头赶紧建好。""
说是船务司的码头也不为过,船务司跟码头本就是一体的,若是没有码头,他们的船造出来都不好试验。
现在还是小船,等造出来大船,那反复拉船就是灾难。
两人又聊了几句,樊城主抬了抬头,不过他什么话都没说。
他能不知道码头建得慢这回事吗,可他这也没钱,若是真有钱,只怕早就投进去了。
樊城主都听明白了,晁知府,巡盐使,还有兴华府主簿自然也听明白。
纪彬就差直接说,你们想用这名头可以的,一个要求,资助码头!
圣人看到船都会开恩,找人修建码头。那你们呢?
晁知府轻咳∶"那码头说是从无到有的修建,也是不为过的,确实难了点。主簿,咱们兴华府的税收这个月是不是好点。"
兴华府主簿也是一唱一和∶"最近才宽裕一点,不过应该能帮上忙。"
话都说到这份上,那巡盐使自然说道∶"最近海盐卖得不错,若是码头缺钱,可以先支一点。"
这样一说,先笑的就是樊城主了。
如果要带上兴华府一起向汴京请封赏,那海太城肯定会连带着啊,自然不可能跳过他们。至于他为什么一分钱也不出?除了穷还有别的原因吗。
说句大实话,现在船务司都比他海太城有钱!做个躺豪的人挺好的。
纪彬跟船务司主簿又聊一句,笑眯眯地接受兴华府跟盐务对码头的"捐助"。至于给多少银子,给多少人,自然有主簿们来谈,反正两边都好说话的。
其实从急速船做好,纪彬对这件事心里就有数。
而且也做好让他们沾光的准备,毕竟汴京的新皇是什么呢,纪彬最清楚,这位不是好糊弄的。到底谁是沾光,谁是真做事的,他必然一清二楚。既然如此,让大家面上都有光,船务司也好办事。
反正急速船的消息已经先一步出去了,这船到底是谁做的,很多人心里有数,至于没数的人,纪彬也不会跟他们打交道。
等事情商议完,纪彬连文书都不用写。晁知府可是榜眼之才,他的文书自然错不了。
纪彬要准备的,只是让李家主跟协理中台一起坐上急速船在兴华府码头待命。
等到十月初九这天,有晁知府等人亲自送行,拿着向新皇贺喜的文书,直接去汴京。
要说属地官员自然不能随随便便去汴京,但也只针对官员本身,像他们这种送东西的,一般限制都下会多。
十月初九出发,全速前进,连桅杆手跟李家主,还有协理中台都会替换着划桨。一定能在十月十五之前赶到。
六天的时间,航行九百多里,一定会给汴京惊喜!
就算最近这段日子兴华府跟无仙城都传遍了,他们的人可能会把消息带到汴京,但他们的动作慢啊。
他们的船只还在路上,晚出发的急速船都到汴京了。
这次急速船过去,一定是个大大的惊喜。
不然兴华府的官员会主动找过来吗。
李家主还在为去汴京的事担心,毕竟他家先祖是前朝旧人,总会有点不对。
这会见到纪彬送走知府等人,忍不住道∶"纪先生,要不然还是你过去,船务司大小事情都是你主持的,不是你说这水底下可能有沉船,也不会有人捞啊。"
当时纪彬说水底下可能有沉船的时候,大家并未在乎,可纪彬却说,前朝船务司的人能烧掉官署,必然是想销毁什么,在靠岸的船只也不会放过。
谁知道还真捞出有价值的东西。所以纪彬过去才是最合适。
纪彬看了看做蒸汽机那边,笑着道∶"正因为你的身份,所以你才要去,去一次,以后再也不担心了。"
现在的李家主不仅在船务司任职,甚至还带着自家的人过来帮忙,免费帮忙。这种事新皇也是知道的。
所以李家主根本不用担心新皇会做什么,夸赞还来不及。那位不是个赶尽杀绝的。
至于纪彬为什么不去?
他过去干什么,等着被人拉着问东问西吗?
说的就是新皇跟谢阁老,自己肯定会被两人拉着秉烛夜谈。现在船务司事情那么多,他就不去惹人眼球了。相比蒸汽船来说,急速船根本不值一提。
纪彬安慰李家主,倒是并未多说新皇性格,在背后说这种话,容易让人忌惮。至于协理中台党天磊,也是纪彬卖的一个人情。
党家在朝中也算小有势力,比不上谢谭两家,却也能说得上话。而且有党家在,李家主也会更安全,毕竟是一条船上的人,自然不怕什么。
划桨的四位桨手,则是柴力手下的得力兵士,出发前练习许久,他们本身力气又足,是很不错的。
桅杆手则是李家主的人,这毕竟是个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