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19章

这人,禾儿都想着她爸待会要是出门看,能给他两个大大的白眼,但还是笑着满足他这点小心愿。

高明也是胆子大,握住不放说:“你最近太忙了。”

可不是忙,连往常两个人到公园遛弯的时间都省下来。”

要不是他每天接送上下班,连见一面的功夫都没有。

禾儿撒娇道:“年前就有空了。”

出版可不是小事,各方面的手续都比较多,再加上要把学生们都“抢回来”,可不得费点劲。

高明不是抱怨的意思,但趁此机会说:“到时候记得多陪陪我。”

禾儿点头应,吓唬说:“我爸的脚步声。”

高明历来看方叔叔脸色,不情不愿松开手说:“进去吧。”

又很快从女朋友脸上看出逗弄的意思,无奈道:“调皮。”

禾儿自从做小老板,因为年纪不大,怕人家觉得她不牢靠,很爱摆架子,故意肃着脸,用她以前说高明和大米的话,叫“装深沉”。

可惜她脸上就写“飞扬跳脱”四个字,一张嘴更是破功。

这会“嘻嘻”笑的样子,只叫高明觉得怜爱,轻轻掐她的脸说:“明天见。”

说完给她一封信说:“这是第三封。”

情书这件事,禾儿前阵子因为这阵子事情太多,本来已经快忘记,不过高明可没忘,已经把前两封回信给她,这次是第三封,也是最后一封。

禾儿接过来,遗憾道:“可惜我当时就来得及寄三张明信片。”

高明是有些庆幸,天晓得他词库不丰,又想着多些几句,可以说是江郎才尽,夸张摇头说:“这辈子再没有别的表白话了。”

千言万语,也及不上他的情愿。

禾儿好笑道:“明天见。”

一溜烟回房间读信去了。

里头当然是情意绵绵地诉说,有些两个人才能看的私房话。

禾儿脸都红了,翻到落款处看,只有三个字。

【我爱你】

只这一句,比过前头千万句,每个字,禾儿都是喜欢的。

她珍重放在饼干盒里,里面有高明在青岛时两个人的通信。

少时不知情意,现在想来,她当时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看信箱,看有没有给自己的。

很多事情早早有迹可循,只是没有细想。

禾儿在床上打个滚,觉得自己运气不错,正在遐想里,楼下喊道:“方青禾,要洗头的话早点,别吹头发半天不干,以后头在痛你自己知道!”

妈妈的话在家就是圣旨,她拿好衣服下楼进洗澡间,吹头发的时候家里人已经都在睡觉。

只有小狗觉得吵闹,绕着她的脚走路。

禾儿蹲下来看小黄。

它这一年总是很疲惫的样子,毕竟已经十一岁,也不像以前一样灵敏,那天对着高明还叫半天,以为他是陌生人,要是年轻的时候,能给他咬出一个大口子。

只有家里这四个人,它是记得最清楚的,尤其是苗苗,小时候一人一狗常睡一个被窝。

叫人怎么不在它身上抱有太多感情。

禾儿莫名想叹口气说:“再健康一点吧。”

岁月也催狗的,叫都叫不回。

她满腹心思上楼去,夜里都盘算着第二天要做的事情,起床后风风火火地出门。

就这性子,做什么都快。

风里来雨里去,总算是忙到《高考秘宝》系列卷上市的那天。

现在各家的出版物,封面都比较简单,只会有个书名而已,不会花太多心思。

禾儿却向来是搞宣传的好手,深知书也是要靠“衣”装的,特意找妹妹画了一幅状元图做封面,着红袍、戴红花,一看就是好意头。

又拜托亲妈执笔,写了篇名为《一道题引出的“高考舞弊”》的文章。

赵秀云是震旦新闻系毕业,后来进入沪市电视台工作,现在在影视制作公司任总经理,是合资企业。

在新闻媒体这方面很有人脉,她本身是写文章的好手,早年靠给各大报刊投稿没少挣钱,加上这次的话题度足,文章尖锐,又有对教育系统的反思和教辅材料出版业的分析,最后顺利登在《沪市日报》的头版。

当然,这篇文章名为澄清“高考舞弊”事件,实则是鼓吹《高考秘宝》。

什么“我校杜老师经过多年研究,出了一道和高考原题百分之九十相似的题目,引起不知情人士的误会,给公安局添麻烦,也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在此,我校再次澄清,所有题目均为禾苗教育培训班的老师的研究成果,特编撰为《高考秘宝》……”

用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但偏偏又叫人忍不住好奇,真的有这样的机会,可以押中高考题目吗?

家长总是舍得为孩子花钱的,别的不说,先买一科回家试试也行。

其实现在国内这样系统出复习考卷的没几家,很快就有学校发现这件事。

沪市好几所高中,都倡议有条件的学生们可以买回来做,毕竟好不好,老师看一眼就知道。

作为大城市,沪市和首都一向是各地的指向标。

禾儿哪儿也没放过,到处宣传,头批货简直是供不应求,印刷厂连夜加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