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全程骚操作(一)

还是回来了吧?我就说这钱可以拿嘛!

低头一看,老眼一瞪,登时大喝:

“挺好!”

“不错!”

“好样的!”

啪的一拍桌子,“我看好你!框架理论,就自己处理吧!”

“出事儿,学校给你兜着!”

廖凡义都看傻了,心说,这变的也忒快了?刚刚不还让齐磊谦虚点,悠着点吗?

低头一扫,好吧,那是一张一千万的支票!

他就说,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加倍了!

等齐磊去上课了。

董北国还在那儿捧着支票嘿嘿傻乐呢,“小廖啊,把这小子带回来就对了!”

他是指保送的事儿。

廖凡义:“……”

董北国,“对了!”想起个事儿来,“啥个叫【框架理论】?”

“我噗!”

廖凡义喷了,瞪着眼珠子,“合着您不知道啊?”

董北国老脸一板,“我知道个啥?我一个搞通信工程的,哪知道这个?”

“说说,快说说!”

廖凡义也是服了,大校长是越来越不靠谱了。

标准的名词解释,张嘴就来,“【框架理论】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也就是人们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

董北国老脸一拉,“通俗点!”

他听不懂。

廖凡义沉吟了一下,“这么说吧,在古代一妻多妾,一个男人可以有好几个女人,您觉得这正常吗?”

董北国想都没想,“多正常啊!”

廖凡义又问:“那今时今日,一个男人,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正常吗?”

董北国眼珠子一瞪,“当然不正常!都新社会了,伤风败俗啊!”

廖凡义啪的一摊手,“这就是【框架】。”

董北国,“……”还是没太懂。

说白了。

人们的主观思想判断,如果抛开错误判断,其实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主观思维的结论亦不自己能决定的,尽管我们以为这是我们的独立思维,是独立人格。

可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真就不是。

你想什么,想出来的结果是什么,取决于外部的影响因素。

这其中,包括法律、道德、自身的社会经验,以及客观环境、社会群体行为的影响。

在古代,一妻多妾是正常,因为一想到古代两个字,就自动套用了古代的婚俗和价值观。所以,一个男人娶好几个女人就是正常的。

可是在当今,套用的就是今时今日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那就是二奶,是三小儿,是伤风败俗。

然而有的人,因为自身经历的不同,比如,他身边就有很多包养小三儿的事儿,那么在他的思维框架之内,当今发生这种事儿也是正常的。

要是在乌拉圭,一夫多妻也是正常的,不娶都不行,就是社会群体集体认知不同造成的。

这就是框架,当一个男人有几个女人的信息进入我们大脑,在思考之前,我们就会自动套入自身经历、法律道德、客观环境这些框架。

在框架之内得出结论。

如果身处古代,那这是正确的,甚至是成功的象征。

如果身处当代,那就是渣男!

比如小说。

你在网络小说的框架之内用传统文学思维,跳出了读者的框架,也就是惯性思维,那就是“文青”,是作者有病。

那作者真有病吗?

照这个思路,所有写传统文学的,所有的文学奖,都有病。

不是作者有病,只是你的思维框架不认同。

比如一个主角,为什么有的作者写的生动,有的写的乏味,其实和文笔没关系。

在于作者给主角性格、外貌、行为惯性设定的框架明显不明显,以及带入剧情之后,符不符合设定的框架。

好的作者,会为读者设定一个角色的框架,从而在情节上让读者自动套入框架,产生文字之外的联想。

如果齐磊要是开始自私,吴小贱要是疯起来,唐小奕要是当了老硬币,就是人设崩了。

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所有,是个实用理论,有的时候要设定框架,有的时候则是要跳出框架。

你看的历史书多,那么看事观人,就不自觉的把思维方向往历史思维上靠。

你接触的西方文化比较多,那判断力就更接近于西方。

老苍那傻老爷们一天更一万,甚至一万七八,如果成了框架,那他哪天更八千就是罪过。

这就是【设定框架】。

追女孩的时候,千万别把自己钉死在‘追求者’的框架之内,女生认准你是追求者,自然就认为你应该做追求者应该做的事,如果你不做,那你的成功率就低。

所以,高明的猎人往往以猎物的形势出现,根源就在于【跳出框架】。

但是,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那就是,一个懂得框架理论的人,就不太容易再跳进框架之内了。

你知道自己可能会跳进别人设定好的框架,那么就更容易避免【框架】带来的影响。

这就是理性思维,换位思考的源头。

就拿齐磊现在的这件事来说吧!

在廖凡义看来,齐磊打人事件,还有身分曝光,公众天然的带入了富人这个概念。

从而不自觉的开始往“为富不仁、以钱压人、纨绔”这些群体认知和个人判断上带,从而形成对齐磊这个人的【刻板印象】。

而齐磊现在在做的不是解释,解释的效率很低,他要开辟另一个【框架】。

比如,他除了是公司老总,富人之外,还是一个大学生,让公众接受他是一个大学生这个概念。

大学生是什么样的?

年轻,有活力,好冲动!

打个架,还算事儿吗?

如果公众认识到,齐磊是个学生,那么

一个年轻人,一个大学生,就会开始跳出为富不仁的框架,重新定义刻板印象。

“哦~~~~”

董北国挑着眉,“这么回事儿啊!那和我昨晚想的差不多。”

廖凡义快吐了,大校长,你就装吧!想个屁!你懂啥!?

只见董北国一点也不脸红,“这个理论我明白,说白了就是”

正好桌上上有一瓶喝到一半的矿泉水。

董校长一指,“在要渴死的人眼里,这就是救命的水。可是,在收废品的眼里,这就是个能卖钱的空瓶子。”

“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立场也不一样嘛!”

廖凡义,“……”

竟无言以对了。

只好硬着头皮,“校长内行了。”

“小意思!”董北国轻描淡写的摆了摆手。

皱眉想着事儿,半天才道,“能管用吧?”

廖凡义不再吐槽,慎重道,“是个思路,但是不太好说。”

“怎么讲?”

廖凡义,“还是刻板印象,公众的刻板印象已经形成了。不是那么好反转的。”

“再加上”

“加上什么?”

“他塑造学生形象的这个过程倒是不难,主要是不能有干扰。”

看着董北国,廖凡义心说,我也别扯什么专业名词了。

“这么说吧,如果他这段时间一直是学生形象示人,加上一些有偏向性的报道,是可以建立框架的。”

“可是,如果这个过程中,那些人再爆出什么其它的负面消息,固化了富人印象,也转移了公众的主意力,那就前功尽弃了。”

董北国凝重起来,“他不会再有什么负面了吧?”

廖凡义一想也是,才十八,还能有什么负面啊?顶多也就是小孩胡闹的往事,问题不大。

然而,他们想错了。

畅想的新闻发布会只是一个引子。

第二天,仅仅是网络和纸媒开始报道校门采访,齐磊以一个学生身份出现的,甚至有点出言不逊!

可是,这些报道还没开始把公众往“大学生”这个方向引导,另一个大雷又爆了出来。

一个国内知名的粮农企业老总,接受了新京报的专访,讲述了一年多以前,他在尚北经历的一次并不愉快的遭遇。

简单来说,这位董姓老板有心支援东北复兴建设,向尚北投资十个亿,并向尚北政府捐款两个亿,用于地方建设。

结果,却遭到了本地企业和个别人的强力阻挠。

那次经历,不但董总本人失望而归,也让德胜、孟山都这样的国际大企业对东北投资彻底失望,甚至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董总在专访中说道:“我们有心做大尚北大米的品牌,将之推向国际。”

“可是,怎么说呢?强龙不压地头蛇吧!仅仅只是一个小粮米加工厂的意见,就让尚北官员不顾这么大的投资,毅然决然的将十几个亿的资金拒之门外。”

“为此,我们好不容易请过去的孟山都,还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大中华地区的科研组稀里糊涂的就没了。”

“唉不提了,不堪回首啊!”

董总的专访,关于尚北这一段仅仅只是一小部分。

本就正常不过,顶说说明一点尚北官场的问题。

可是,有好事者很快就挖出诸多猛料。

比如,那家阻挡十几亿投资的本地加工厂,正是三石公司老板齐磊父亲的生意。

比如,让董总失望而归,使孟山都、德胜蒙受损失的关键人物,正是齐磊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