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好朋友就是这样,像水与火一样不相容,但自己确实喜欢与他们待在一起。
他们的争论虽然无趣,但总可以给予自己一些有益的思考。
该从假期中的慢节奏中走出来,为训练比赛做一些细致准备的时候了,龙天在心里盘算着。
晚上九点,照例是归队后的队内会议。
会上,吕居仁详细布置了今后训练的工作。
有别于上期集训,本期集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分工更加明确。
潘军负责体能,王朋负责技术增补与整体磨合,吕居仁把握全局方向,球队的训练明确地分为三个版块,细致的分工也验证了罗冼的话,龙天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交代完训练的相关事宜以后,潘军给每位队员发了一张名单,上面是本期集训的23人的基本资料,唯独球衣号码一栏空着。
虽然和队友们朝夕相处,对彼此的情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接触到客观的数字,还是会产生不同的想法。
龙天扫了一眼身高一栏,自己的1米68在一群高个中挣扎,真有点鸡入鹤群的感觉,他自嘲地想道:“娘啊娘,怎么就没给多几厘米我呢,呵呵!”
再看了看年龄一栏,在众多的21岁适龄球员中有四个20岁及一个19岁的球员,龙天重新为自己“小球员”的角色定位:“看来,跟我同年的人也不少呢,呵呵!”
就在队员窃窃私语的时候,王朋给每人发了一张卡纸,说出自己的要求:“由于之前对号码没有进行统一,现在要参加世青赛,大赛组委会要求我们提供统一的号码。所以,现在我们教练组决定对大家的号码进行统一。”
“具体点来说就是要求大家重新选择号码,不准超过23。现在,请把你们心仪的号码填在卡纸上。为了避免冲突,每个人按顺序选3个号码,方便到时协调,好的,考虑好就自由选择吧。”
王朋说得很轻松,但队员们却像炸开了锅似的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球员在场上的“身份证”,球衣号码已经被注入了更多的感情色彩,每名球员都会有自己的专属号码。
以前的国字号球队确定号码的原则都是“先到先得”,早一批进入便有选择的权力,后进的只能挑剩的,表面上的公平也掩盖了许多问题。
此刻他虽然说得很轻松,但球员们却不敢想当然,毕竟有些号码早已名花有主,是不敢僭越的,只能绞尽脑汁另寻他号,避免撞车。
龙天想了想,有点犹豫,再回味了一下王指导的话,坚定地将“2”选为自己的唯一选择。
经过统计,曾德的1号、宋敏的3号、史亦明的5号、李旭东的9号、罗冼的10号、马抗的11号和唐龙的21号毫无争执,是最先确定的号码。
其他人的号码在一番协商过后也很快确定,唯独2号、7号和22号争议最大。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