咝——这是什么地方?宝玉心中纳罕,明明夜色里隐约可见的都是些飞檐峭壁形态,想来应是些建筑雄伟的屋舍,怎么却不掌灯呢?
这时,一阵秋风恰好扫过,宝玉吃冷,不由缩了下脖子,还是忍不住问外面赶车的剑明:“你们府里怎么不多掌几盏灯?这样走夜路也能看清楚些。”
剑明在夜色里红着脸故作镇静地笑道:“这就是我们府里的规矩啊!二爷忘了,我家老爷是位教书先生,一向崇尚节俭到极致。到了晚饭过后,除非你要挑灯夜读,否则一概不许掌灯,只许早早歇下。所以……”
“哦,原来如此!”宝玉恍然大悟,不由感叹道,“原来只知道贫困人家里点不起灯,所以天一黑就早早歇下了。没想到在京城里也有这样节俭到极致的人家,可敬可敬!”
剑明笑道:“这有什么,听说皇宫里每年还有一次熄灯日呢,也是警醒世人要节俭度日,不要一味地铺张浪费,不然再充盈的国库也要空了!”
这话倒也有理,宝玉甚觉惭愧!
马车继续咕咕前行,前方忽然闪过一队巡逻的士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过来。恰逢宝玉又在揭帷偷看,登时吓一跳,赶紧把车帷一放,悄声问剑明:“怎么你府里还有兵丁出没?”
剑明急忙解释道:“二爷看岔了,这哪里是兵丁,分明是我家的护院。这也是府里的规矩,自开始掌灯,就由几名护院轮流巡防,以防贼人出没。所以二爷不用惊慌,只安静坐着,我去打声招呼就来。”
说完,跳下马车,到那队士兵跟前略说了几句,随即又折回来,对宝玉道:“二爷坐好了,咱们马上就出府了。”说完,一抖马缰,马车迅速提起速来,宝玉只觉得车子左绕右绕,好像是出了一道大门,但又往前行了好长一段路程方停了下来。
“二爷,到了!”剑明率先跳下马车,然后把宝玉扶了下来。
宝玉一下车,便觉眼前一亮。细细一瞧,竟是到了一座茶楼跟前。此时的茶楼正是人满为患之时,满耳的嘈杂声,数不清的灯笼通明,照得人睁不开眼。宝玉心中感叹,这里与方才的李府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啊!同时他也微妙地察觉到,去了一趟李府,他竟然也被洗脑了一般,觉得这灯火通明的茶楼格外地刺眼奢靡。
正在感叹之际,茶楼里突然跑出来两名小厮,定眼一瞧,不是茗烟和锄药又是谁?
此时的茗烟和锄药从天光大亮等到天色漆黑,早已等得心急如焚。好容易看见他回来了,急得赶紧围上来,抢着问:“二爷怎地去了那么久?让我们好等!”
宝玉仍旧把目光调回到茶楼前的灯笼上,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半晌方道:“说来话长,咱们先回府再说。”说完,回身谢过剑明和延青,带着茗烟和锄药回荣国府去了。
唉,本来今儿要赶回南山山庄的,没想到醉酒误事,只好来家里凑和一宿了。可宝玉这趟回来,实在不想惊动贾母等人,只悄悄叮嘱了一干人等,待好容易熬到天色微亮,又急急忙忙地起身,悄无声息地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