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人鱼开始探索这片新的海域。
当务之急,是要检查检查这附近有没有水下监控器。
茂密的水草,是水下监控器最好的天然屏障,但也不是有水草的地方就值得投放水下监控器。
还要看看这附近有没有值得研究的海洋生物或者观赏性好的生物或风景。
好在转了一圈,他们都没发现水下监控器。
顺便吃了点虾蟹补补营养。
让于归洋比较印象深刻的,就是在这片水草之间,有一种名叫雀尾螳螂虾的地头蛇。
雀尾螳螂虾外表异常鲜艳,在水草之中很容易被发现,故而它一般隐藏在水草旁的岩石缝中。
鲜艳的色彩意味着容易被捕猎,但它却生活得有滋有味。
很难想象吧,一头不过十几厘米的虾,在这生物资源丰富的浅海底带,竟然能罕见敌手。
但事实就是如此,众多贝类、螺类、虾蟹和鱼,都是它的手下败将,就算体型比它还大,它也照吃不误。
凭什么?
凭的就是它那一双力大无穷的前螯。
据说,雀尾螳螂虾的前螯出拳速度最快能达到超过80千米每小时,相当于一辆小车的行驶速度,可想而知它出拳的力度该有多大!
于归洋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被它吸引了,它的全身呈深绿色,和孔雀羽毛颜色十分相近。
触角鳞片和爪子都是红色,头部和甲壳节肢边缘有着黑灰相间的纹路和斑点,像是孔雀羽毛上那一只只“眼睛”。
加上它酷似螳螂的捕猎方式,雀尾螳螂虾因此得名。
要想逮住它,用手去抓可不行,除非你想体验体验被殴打的滋味。
最好的捕捉方法是用捞网,但这荒郊野岭的哪里去找网子?
幸好他早有准备。
在发现这附近栖息着众多虾蟹之后,于归洋就开始准备武器。
在众多石头中,他一眼就挑中了这个一头尖的,并为它取名虾蟹杀.手,简称虾手。
而虾手的使用方法也非常便捷,看中哪头虾只需要往下一砸,把本就不能吃的虾头戳穿便可以品尝美味了。
靠着虾手,于归洋可谓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任它雀尾螳螂虾力大无穷,他这一石头砸下去,就算没砸死,也能砸得它脑瓜子嗡嗡的。
干倒雀尾螳螂虾以后,就可以开始享用美食了。
掐头去尾,只吃它中段的肉,这一点跟皮皮虾很像。
它们两者都是属于虾姑科,除了颜色和前螯以外,其他地方都非常相似。
栖息地也极为相似,所以于归洋每次逮雀尾螳螂虾的时候,也能顺便逮两头皮皮虾。
皮皮虾和雀尾螳螂虾的肉都很少,于归洋吃的同时还不忘嗦一口尾巴,多尝到点味道。
皮皮虾的美味自不必说,雀尾螳螂虾却比皮皮虾更胜一筹。
虾姑的肉质本就鲜嫩,味道特别,雀尾螳螂虾因其力大无比,伙食丰富,使得它肥嫩的肉质在虾姑科中堪称一绝。
雀尾螳螂虾的肉颗粒饱满,鲜嫩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