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钩笔尖一顿,随后提起笔,拿起一条还没串好的竹简,吹了吹上面的墨迹。
“随后晏大公子很是恼怒,向他发了火,说——”
秦钩用竹简轻轻敲着桌案,有节奏的,一下两下。
暗卫紧张地咽了口唾沫,愈发低了头:“晏大公子说:‘你再说一遍,你要谁给你做靶子?’”
竹简敲击声蓦地停了。
暗卫试探着问:“陛下,是不是要除掉……”
秦钩淡淡道:“去查。”
暗卫不解。
秦钩又道:“去查,晏知都和谁交好。”
*
没几天,暗卫再一次前来回禀。
“晏家大公子为人和善,相交好友有许多,大多是世家子弟,还有便是晏家驻守边关时,边关的将士。”
秦钩没有抬头:“一个一个说。”
“是。”
那暗卫从晏知出生开始说起,一直说到他在学宫念书时期。
“一同念书的世家子弟,晏知大多认识。还有晏拂云的同窗,晏拂云为了炫耀,经常带同窗去见他,扶游扶公子也是。”
一直沉默的秦钩冷不丁发问:“也是什么?”
暗卫忽然觉得脖子一凉,硬着头皮继续道:“扶公子也是晏拂云的同窗,去晏家做过几次客,和晏知在席间有酬唱的诗句,传出去,现在还有人传唱。”
秦钩捏紧手里的笔:“后来呢?”
“再后来,晏知有意把扶公子引见给自己的老师,许大史官。许大史官原本也很看重扶公子,要收他做弟子。可惜,当时扶公子的爷爷过世了,他回家守孝,这事情也就搁置了。”
再后来的事情不必问,秦钩也知道。
后来的事情就是,扶游守孝还没满一年,新皇登基,他十五岁,被迫中断孝期,出来采诗,进宫献诗的时候,遇到了秦钩。
秦钩忽然感觉有什么东西要逃出他的掌心了。
小黄雀其实没有他想得这么胆小傻气,他的文采曾被大史官看重过,他的谋略是能够依靠行宫数百侍从、抵挡叛军三天的谋略。
他有着自己不曾参与的、光彩夺目的过去。
而且是和其他人,和晏知。
而那时,秦钩还蹲在冷宫里,盘算着怎么宰了宫墙那边的野狗,给自己开个荤。
他好像有点明白,为什么扶游先前,会对晏小公子的事情耿耿于怀,一个劲地追问他那些傻了吧唧的问题了。
因为他,也开始对晏家大公子耿耿于怀了。
*
福宁宫偏殿里,扶游正和两个小太监收拾行李。
按照惯例,皇帝来行宫过冬,一般是要过了年,等开春了才回去的。
但是今年情况特殊,秦钩是借着过冬的名义,铲除了刘家的,他得回皇都去整顿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