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下官是于昨夜子时收的假贴,心中虽疑惑却并未及多问。”吏部尚书刘子宸如实回道。

“既然如此,那朝会后遣太医去问询问询便是了。”顾鸿将怀中手炉搁在了眼前的桌案上。

“陛下。”昨夜得了信的御史中丞刘敏果然按着韩明所言跪在了君王顾鸿面前:“臣知道昨夜,宰辅大人为何受惊。”

“哦?那你说说看。”

“启禀陛下,臣家的宅邸与韩明大人家的宅邸仅有一街之遥,昨夜戌初宵禁之时,臣听见了街面上的动静,遂遣家人于外查看得见战王殿下不知何故私带刀兵夜围丞相府,阵仗之大,下官也不敢多问。不想今晨宰辅大人果然受惊卧床,臣觉得这应当与殿下昨日夜围相府之事有关。”刘敏一口气竹筒倒豆子似的将话说完,又无比郑重的朝顾鸿磕了个头:“此事千真万确,请陛下彻查。”

顾修虽掌兵权,可皇城之内宵禁之时,带兵上街便可视为反叛。夜围臣子府邸,又可视为仗权欺人,更何况是私带刀兵还在前朝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这两座大山压下来,哪怕顾修是嫡出的皇子,也扛不住这样的罪过。

顾鸿闻言,目光如炬的在朝堂之上环顾四席,敛声问道:“修儿,御史中丞所言可是实情?”

顾修出列上前,向上奏道:“回父皇,昨夜儿臣确实曾经蹬过韩明大人的府门。”

“可带了刀兵?”

“回父皇,带了。”

“放肆!”顾鸿沉着脸将龙椅的扶手拍得一声闷响:“顾修,你可知宵禁之后擅自带兵入城是什么罪过!”

“回父皇,儿臣知道。”

顾修这边面不改色的答言,倒是急坏了一旁一向不愿出声议政的顾攸:“父皇,七弟一向不是那种不知轻重的人,如此行事必有缘由,您还是先问情由,再行处置不迟。”

“也是。”顾鸿的神色稍稍平定,示意顾修道:“说吧,昨夜究竟为何?”

“儿臣昨夜入丞相府,是为了去寻韩参军。”顾修用余光看了一眼地上跪着的刘敏,继续言道:“昨日韩参军与儿臣告假去韩明大人府上赴宴,过了时辰还未归营。原本想遣人去韩明大人府上寻人。因为当时已过宵禁,韩明大人又是一品首辅,儿臣想由儿臣亲自去登门,可以省去许多通传的麻烦。所以儿臣便在戌初之时到了韩明大人府上,将韩参军带了出来。”

“既然如此,那带兵围府又是怎么回事?”

“回父皇,儿臣此行带的并不是京郊大营中的亲兵,而是皇城中的禁军。”

“禁军?”听得禁军二字,顾鸿的脸色立刻难看了起来。皇城中寻城的禁军一向只听命于他,顾修何以能驱动禁军还敢这般堂而皇之的在前朝说出来。

“来人,把禁军统领钟培毅传到宣政殿来,朕有话问他。”

少倾,一身甲胄的禁军统领钟培毅被老太监崔尚从城防之上唤了下来,带到了君王跟前。

“臣钟培毅参见陛下。”中培毅单膝跪地,抱拳向上行礼。

“平身。”顾鸿不冷不热的虚抬手臂示意钟培毅起身:“朕问你,昨夜你们禁军之中可有人随战王一路去忠勤宰辅府上了?”

“回陛下,有。”

“那,是战王驱使你们随他擅离职守的?”

“回陛下,昨夜臣等巡防外城之时,见战王殿下独身一人入城。问清缘由后,知道殿下是要去韩明大人府上寻人。臣见韩明大人的府邸在内城深处,距离较远。那时又已是宵禁,街面空旷,臣担忧战王殿下独身出行会有危险,也易引人误会。故而遣派了一支三百人的巡城小队,随战王殿下而行,为殿下护驾。”

“那你们可带了刀兵了?”君王顾鸿的神色稍稍轻缓了些。

“臣等巡防城内,自都是全副武装,不敢懈怠的。”钟培毅低着头抱拳,行礼道:“陛下,昨夜小队护送战王殿下出城时一路安静,并未遇见什么危险,不知可是战王殿下受伤了?”

“战王不曾受伤,朕再问你。昨夜你们可随战王带着刀兵进了韩丞相府中了?”

“回陛下,这绝对不曾,吾等只在外围守着,随战王殿下进去的不足十人,且只留在外院,内院之中只有战王殿下一个人进去了。臣不知臣此举有何逾矩之处,若有,臣请陛下责罚!”

钟培毅没头没脑的一番话,将扣在头上的那两座大山不知不觉的便摘了下来。

顾鸿的神色也明显比方才好看了许多。转而扫了眼自己始终一板一眼,不知辩解的小儿子叹了口气,目光落在了另一位当事人韩墨初的身上:“这么点事儿,分说了这么久,看来朕的这个儿子当真是不善言辞。韩参军,昨夜之事还是你来说罢。”

“回陛下。”等候已久的韩墨初闻言出列,向上奏道:“昨夜之事想来是场误会,昨日臣去宰辅大人家中饮宴,宰辅大人因与臣同姓而在宴后多留臣坐了一会儿,闲谈间一时忘了时辰,直到战王殿下来寻,臣这才惊觉已经过了宵禁。昨日战王殿下入府确确实实只有一个人,而且也不曾与韩明大人有过任何冲突,所以臣觉得韩明大人今日因病缺朝,应当与战王殿下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