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吉忽悠一下爬了起来,用极低的声音告罪:“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天都快亮了,还不赶紧把陛下和韩大人明日的朝服准备好!”

“是是是,奴才这就去。”宝吉揣着十二分的心慌往偏厅走去。

宝吉原本是服侍贵妃韩氏的宫人,入宫也有七八年了。从没见过先帝,会和哪个大臣住在一起。

第八十九章 团圆

永熙二十三年, 腊月初十。

大雪,厚得像鹅毛一样。宣政殿后,原先宫人居住的那一片小耳房按着韩墨初的说法被拆成了一方小院。

新辟的小院中, 元宝带着几个与他一样话少又机灵的小太监, 抱着狐裘和手炉在一旁伺候。

院落的正中间, 韩墨初与顾修正在比剑。

元宝看不懂这两个人的招式,只觉得二人的衣摆映着雪光, 晃得人睁不开眼睛。

自打有了这个小院, 这两个终日忙于朝政的主子每日都会在这院子里练上一个时辰,松松筋骨,提提神。

韩墨初一招势罢,元宝也没分清谁输谁赢,只听得韩墨初说:“陛下,您这些日子腕力不足,明日还是让军器监从库里把您过去用的那杆长!枪取出来吧。再拿两柄强弓,臣和您都该练练。”

“好, 听你的。”顾修将手中剑随手抛到一旁,机灵的小太监立马将狐裘搭在了他的背上,另一个小太监要往他手上递手炉,被顾修拦了下来。

“看时辰,孟侍郎该到了。”韩墨初轻轻收拢着肩上的风毛:“走吧,陛下。”

宣政殿,东暖阁的上厅之上。

吏部侍郎孟常津带着两位主司及几个随员将今年岁末的官绩考核送了过来。与他同来的还有时任翰林院总编修的卓袇。

这二人年纪相差十几岁, 虽说都是状元出身,但同行的状况却极少。

只因为这二人一个出身名门, 一个出身寒门。在旧朝之时朝中的文官便以名门及寒门出身划分成了两派。

这两派素来不睦, 私下里从不来往。今日顾修并没有传诏卓袇, 也不知这二人怎得这么巧同时在这上厅候驾。

孟常津见驾交了差,元宝带着几个手脚利落的小太监将他带来的那些密封的盒子抬进了暖阁的内室,交到了韩墨初的手上。

“卓卿,你有何事?”顾修正襟上座,敛眉问道。

“陛下。”卓袇撩起衣袍下摆,屈膝跪地朝顾修行了个大礼:“微臣,是来请辞的。”

“请辞?”顾修目光一沉,声音疑惑道:“你是朝中难得的青年才俊,为何请辞?”

“陛下,微臣知道大周国制,凡为驸马都尉者皆不可临朝参政,故而微臣想辞去官职...”卓袇欲言又止,下面的话似乎不知该从何说起。

“你说什么?”顾修的脸色微变:“你的意思是,你要求娶晴昭公主?”

“是!”卓袇目光坚定,双臂平端抬于身前,躬身大礼,字字真挚:“微臣说句不知死的话,自永熙十四年琼林宴上公主为微臣敬酒那一日起,微臣便将公主搁在了心中最高的位置上。微臣这些年不曾娶亲,只因对公主念念...”

“放肆!”顾修重重的一巴掌拍在了面前的桌案上,那日他在前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要为公主择婿,多半是想堵住那些言官的嘴。他还想过了三年的热孝之期,再为长姐慢慢挑选,或者他长姐就算终身不再嫁人,他和顾攸也会竭尽全力保她一生无忧。哪曾想这个卓袇竟敢当真求到他的面前了。

顾修拍桌子的动静引出了内室之中的韩墨初,方才他才将新呈上的考绩与各地方的账目分类整理出来,听得外间的上厅上衣声闷响。便知道顾修一定是生了大气了,而且能让顾修恼成这样的事,多半不是有关宁亲王就是有关晴昭公主的。

“陛下,何以动气?”韩墨初行出内室,款步走到了顾修身前,看了眼跪在地上似乎在与顾修僵持的卓袇:“卓大人,不管你所求何事,陛下眼下都不能与你答复,你且先退下吧。”

卓袇那年的家宴上也请得了易鶨先生到场,与易鶨先生聊了足足两个时辰后自此便将韩墨初视为了至亲挚友。眼见他来为自己解围,少不得将心里的话暂且压下,与顾修磕头告罪,辞了出去。

卓袇走后,顾修这里依旧心气不顺。与少年时一样,侧着头,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