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有雨听晨钟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一百五十九章 造船

仲夏时节, 重新浇铸完成的第一批新币正式进入流通,那些堆放在仓房之中的初代火器也终于向他国开放售卖。

那些在京中来来回回盘踞了一两年的外邦使臣们再一次一窝蜂似的涌向了鸿胪寺内,带着满箱诚意满满的金银珠宝只为了能求来一门可以守卫他们边疆国土的火炮。

然而火器交易, 一律只能使用大周新币结算。

一枚大食金币, 可兑换七十二枚大周新币。

一枚扶桑银币, 可兑换二十五枚大周新币。

三枚崇山铜币,可兑换一枚大周新币。

十二枚百济珠币, 可兑换一枚大周新币。

十九枚安南贝币, 可兑换一枚大周新币。

无论珍珠玛瑙,碧玺翡翠,更有甚于米粮,细盐,奴隶等等,所有可供流通的行市买卖,火耗折损,兑换比例皆由大周做主。

久而久之, 大周新币的价值在各国商贾之间流通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新币本身的价值。

大周的国库容积很快又一次招架不住了,工部扩建国库的图纸只在韩墨初那里审了一道,立时三刻就开始动工了。

户部也再一次招编扩容,蹲了三四年的候补道都给提拔了上来。

所用账册比起永定元年开年之时厚实了三倍不止,连穿账册用的麻绳都快供不上了。

各地方上也趁着朝廷富有,向汴京提交了不少积压在手里几年也不得实施的民生工程,诸如堤坝, 粮仓,渡口等等。

各地采矿的役夫和服役的士兵也都涨了饷银, 连带着当年被收复的南诏等边地属州民房都跟着翻修了起来。

韩墨初也按着易鶨先生的说法, 马不停蹄的打开了由大周通往密徐的商路。

从密徐当地购入廉价的稻米, 再分送给密徐周边土地贫瘠但矿产丰富的小国,直接雇佣当地人替大周开采矿藏。

如此一来,中间所省下的人工等花费可数以千万记。

与此同时,韩墨初还派出了几支由鸿胪寺和礼部官员组成的小队,向那些生活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传播大周的文化与风土人情。

短短数月时间,大周的声名远播,俨然成了那些小国百姓心中最为向往的所在。

***

展眼。

夏尽秋来,中秋将近。

今年的秋日来得比往年早些,夏末之时京中连续下了几日大雨,天气立时三刻就冷了下来。

帝王起居的东暖阁里也点起了巨大的鎏金熏笼,由于常年使用,熏笼上的龙头也已然有些发黑。

谁能想到如今遍地黄金的大周天!朝,皇城之中会摆着这么个半新不旧的熏笼。

现如今连寻常百姓家中都趁着手头宽裕换了新坑新灶,唯独皇城之内还是一如既往的朴实无华。

自从入秋以来,尚宫吴氏的工作量突然成几何倍的突然增加。

而今,前朝国政安稳,每日的奏疏也不再堆积。然而闲不住的父子三人又挤在暖阁之内不知要做个什么新奇东西,每日用了晚膳就一道钻进暖阁之内再也不肯出来,不玩到三更天绝不熄灯。

光是如此也就罢了,除了内府司送来的木料,还有许许多多由军器监打造的根本叫不出名字的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