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芳芳看到哥哥,高兴的扑腾着小腿。
陆卫东有点别扭,父母走后一直都是一个人,乍一改变还怪不习惯,虽然有记忆,但毕竟不是他。
至于穿帮?陆卫东不怕,他现在就是陆卫东,说来也是奇怪,陆卫东和陆小红性格和习惯简直一模一样。
陆家早饭是普通家常饭,红薯粥配咸菜,当然粥里红薯居多,全家只有陆建国一人有工作,经济压力不小。
陆建国是一个淳朴的汉子,一张国字脸,一身正气,现在穿戴整齐,准备去上班,陆建国拿着筷子,看了儿子一眼,最终还是叹气,老父亲般说道:
“你要是真的下定决心做知青,先回老家适应几个月,不然我和你娘不会同意的。”
陆建国当然有自己的打算,这是缓兵之计,他就这么一个儿子,自然舍不得让他去,要是硬着和他说,年轻人容易冲动,指定不听劝,他打小所有人都宠着,知道他什么样子,根本吃不了苦,早晚会放弃念头。
刘秀英也点点头,这是他们商量好的,他们可没说坚持多长时间,要是儿子真去了,之后再往后拖。
陆卫东脑子一蒙,这都什么事。
好一会才从记忆深处扒拉出来,原来原身打算和同学一起下乡,陆建国舍不得儿子不同意,两人大吵了一架!陆卫东突然庆幸自己来的是时候,看着细皮嫩肉的手,怎么都不像能干活的。
陆建国是从农村出来的,他好不容易高中毕业考到了城里的纺织厂,当然希望儿子也在城里找份工作,工人是时下最体面的工作。
陆卫东看着眼前这个目光慈爱的父亲,略有些心虚,然后诚恳说道:“爹,你放心,我想明白了,不去了,我在家陪你们。”
陆建国听见儿子的话,不由咧着开嘴,很是欣慰。
“忘记说了,”陆卫东饭吃到一半,放下碗筷,“爹,娘,之前同学提前办了毕业证,我也跟着办了,之后我不需要去学校了。”说完起身把毕业证拿来。
这时候从小学到高中只有九年,陆卫东上学本来就早,也没有留过级,十七岁高中毕业。
陆建国和刘秀英接过毕业证,手指轻轻摩擦着照片上稚嫩的少年,泪湿眼底,曾经跌跌撞撞跑向他们求抱抱的小男孩现已长大成人。
陆建国激动的拍着陆卫东的肩膀,“好小子,好,好啊!”
陆卫东,看着面前高兴的父母,眯着眼笑的小妹,他突然觉得,这样好像也不错。
“爹,你帮我打听打听,哪里招工,我去试试。”陆卫东走过去对着准备出门的陆建国说到。
他不能一直在家啃老,高考还有几年,他得找份工作。
陆建国一思索,也觉得可行,“行,我留意留意。”
陆卫东无事可做,抱着小妹和刘秀英打了声招呼出去溜达,他还没见过这七十年代的京市,好奇的很。
陆家住的比较偏,主要离陆父厂子近,当时陆建国买房一是钱不够,二是方便,虽然偏了点,但房子宽敞,带院子三室一厅二百平方,这时候大家都坐等分房,很少有人自己花钱买,这才让陆建国捡了个便宜。
陆卫东咂咂嘴,这搁后世也是寸土寸金的地方,他家竟然捡了这么大个漏。
陆卫东心里小算盘打得啪啪响,自己得多攒点钱,赶在房地产大爆发前多买房,成为拆一代!
想到以后他拿着一大串钥匙做个包租公,心里乐开了怀。
陆卫东抱着陆芳芳慢悠悠的逛着,这时候的京市,虽然没有后世精致,却处处充斥着历史厚重感,陆卫东现在心里很踏实,有种漂在天上终于落地的感觉,走在这条生活气息浓厚的路上,他才真真实实觉得自己属于这个地方。
这一片都是带院子的小房子,独门独户,周围有个小供销社日常买东西就在那,还有小集市摆摊卖菜。
看着周围的一切事物,陆卫东都充满了好奇,虽然这个时代远远落后后世,但路上每个人都比后世的人有目标,有进取心,热爱生活,心中有极大的热情,不像后世,人看似忙忙碌碌实则没有方向感。
“走,哥哥给你买零嘴吃!”陆卫东低头,笑着看着怀里兴高采烈的小妹。
陆卫东走进供销社,没有一个人穿着鲜艳,这时候衣服以绿、灰、蓝为主,在他眼里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独属于这个时代。
供销社靠墙摆了木格子货架,放着各种商品,售货员站在木制玻璃柜台里,柜台一端有出进的通道,前有木门,上有木盖,墙上还挂着语录。
陆卫东买了大白兔奶糖,五彩斑斓的硬糖,看着两大包才两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