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还是空的,想申请设备需要写正式申请书,获得批准后就会有人送设备和材料过来。
不过季椽和宋冀宁不急,他们目前没有能提起兴趣的研究。
舒舒服服的睡了三天,将这些年的疲倦都驱散。季椽神清气爽,突然有了运动的兴致。
“小宋哥,去打球吗?”
两人随意打了一会球,突然听到有不只一人的脚步声走过来。这里只有他们两人居住,警卫进来会提前通报,宋冀宁扔下球,把季椽护在身后,警惕的看向来人。
“呦,季椽,冀宁,好久不见!”来人嘻笑着打招呼。
季椽愣了愣,惊喜的叫起来:“张博!永庆!余韩!王怡!怎么是你们!”
这几个人都是他过去在“863计划”结识的朋友,只是他离开研究所后,按照规则不能再联系这里的人,因此断了联系。
十几年过去,大家变化居然都不大,兴奋的围成个圈抱在一起。
宋冀宁没有那么热情,但也在一旁微笑看着他们。
热闹过后,几人随意在篮球场上坐下,季椽再问:“你们怎么来了?”
张博回答:“我们是听说冀宁重启了’863计划’,特意向中科院申请找过来的。”
宋冀宁抬眼:“找我有什么事吗?”
“想请你们看一份申请书。”王怡从身后的公文包里拿出两份厚厚的文件,分别递给两人。
宋冀宁打开看了眼,立即坐正身体,认真阅读起来。
季椽和他一样反应,坐直身体认真翻阅。半响,季椽合上文件,在朋友们期待的目光中呼出口气:“真是疯狂的计划。”
宋冀宁没有合上文件,抬起头,目光灼灼的看向王怡:“你想造一台长度达100公里的新型粒子对撞机?”
“对。”
“预计经费高达300亿?”
“对,这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粒子对撞机!”王怡点头,语气满怀期待:“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只有27公里,我们的对撞机几乎相当于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四倍大小,而成本却只有LHC的一半左右。”
“所以你想通过我们向国家申请经费?”
王怡点头:“你们俩参与过各种重大科研项目,中科院对你们很信任,你们提交的计划书一定能通过。”
“嗯……”宋冀宁沉思。
他有信心能向中科院申请到经费,但根据那个项目的计划,他们接下来要做的研究堪比空间站,又是没日没夜的几年。
明明说好来养老的,怎么能越来越忙呢?
“冀宁,这个项目对我国真的很重要。”余韩说:“如今的高能粒子对撞机计划,与德美等国的国际线性对撞机、紧凑型线性对撞机,以及未来环形对撞机项目处于竞争地位。如果我们不抓紧,这个机会将稍纵即逝,就要落后于别国了。”
宋冀宁找人安顿他们,回到住处后,进入沉思状态,不时翻看手机论文库中高能粒子对撞机的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