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行动就行动,先去找他们家主公据力争,当天就收拾好行李带儿子催荀攸离开。
荀工具人攸:……
原焕实在是服了郭嘉的脑袋瓜,鬼才神谋是让他用在的吗?
他人可以走,孩子得留下,邺城公务繁忙,荀攸没空帮他看孩子,让他自己带孩子更容易出问题,奕儿继续跟在他身边,等开春之后再去邺城。
原焕原本以为郭嘉会舍不得儿子,万万没到家伙就是拿郭奕当幌子,到他开口留人立刻将家伙松开,反倒是郭奕拉着即将出远的亲爹叮嘱个不停。
家伙不傻,车只有他爹自己的行李,用脚丫子知道要走的只有他爹自己。
唉,不知道有多少危险,他爹傻兮兮的样子没人守着真的行吗,太不让人放心了。
原焕哭笑不得的看着父子身份调了过来的郭家父子,不能指望郭奉孝的自觉,有事还得看谁跟在他身边,好在荀攸的性子非常可靠,管一个郭嘉不是问题。
有郭嘉提前去邺城,他可以提前着手邺城方的事情,郭鬼才向来不耐烦处那些繁琐公务,有荀攸在,那些事情到不了他手。
朝廷暗弱,天下不宁,不少大儒名士都在躲避战乱隐居乡野,纵观天下,最适合居住的无乎冀州。
邺城是魏郡治所,是冀州最繁华富庶的城池,原焕手有从郿坞运来的各种书籍简牍,书简数量过于庞大,中不少孤本秘籍,一时半会儿清不出来,那些东西堆在仓库实在可惜,不如去他们该去的地方。
袁府地方,邺城可不,腾出来地方建一所藏书阁再容易不过,将邺城建造藏书阁的消息放出去,再以整书籍的名义广求天下名士,愿意来的应该不在少数。
董卓强行迁都长安,焚毁洛阳城,朝廷的藏书之所兰台未曾幸免,兰台座国家图书馆里的藏书对是搬迁途中遗失大半,实丢的那些基本都被董卓弄到了郿坞。
书简是好东西,世家大族靠些东西起家,董太师对典籍不感兴趣,是对书简带来的好处很感兴趣,别管能不能看懂,先把东西扒拉到自己的地盘再。
种不管有用没用先抢了再的霸道手段放在董卓身一点不违和,好在他是把书籍简牍弄到了郿坞,如果真的丢在了洛阳到长安的路,对天下人来才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郭嘉随荀攸先去邺城,别的事情不用他管,只要处藏书阁相关事情就好,府书籍陆续运过去,纸坊的匠人搬到邺城,如果能在大儒们抵达之前完成纸张改良的活儿,大儒名士留下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荀攸公务繁忙,原焕不敢保证他能看牢郭嘉,郭鬼才在他眼皮子底下都能着法子耍滑,去了邺城那种地方,能让他歪点子的机会更多,荀攸又不能时刻盯着,必须做两手打算。
郭鬼才主意多,原老板不比他差多少。
有道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尝过清香馥郁的佳酿之后,再喝别的酒水总会觉得少了点味道,原焕在郭嘉离开之前特意让他尝了口新年那天差点让他馋出口水的酒酿,尝完之后把人推回车厢回味余韵,然后转身荀攸准备了两坛子一起带走。
郭奉孝话,就一天他一樽,郭奉孝不话,一天连一樽没有。
有美酒在前吊着,不信那家伙还能着法儿的祸害自个儿的身体。
荀攸和郭嘉离开,原焕自己没闲着,藏书阁对名士大儒很有吸引力,请他们来冀州做客的书信不能少,有些大儒脾气古怪,不把放低姿态请人,让他们主动过来难于青天。
邺城建藏书阁以招揽大儒名士,建学堂、设学官来招揽天下士子,天下大乱,正是打破世族垄断学问的最好时机,汝南袁氏身为关东世族阀之首,没有人能到他会打压世族,趁世家大族没有反应过来,先庶民把求学的基础打好,现在把基础打牢,将来世族反扑,手下不愁没有能用之人。
悄悄的来,慢慢的来,怎么不惹人注意怎么来。
冀州富庶,两年却几度易主,他个新任冀州牧曾经遭逢大难,不信任冀州原有的官员,要培养亲信,让亲信来充当冀州各郡县的官职完全得过去。
董卓曾为袁氏故吏,结果却把屠刀挥向袁家,他只是担心身边人背叛已,何错之有?
更何况如今留在他身边的都是世家子,学堂对世家子开放,只有少部名额才归庶族所有,世家大族底蕴深厚,如果连一点名额都在意,未免过于斤斤计较。
不如学他,他们汝南袁氏大度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