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府的人来来去去,隔壁曹府也很热闹,华佗跟着带路的仆从往前走,对邺城的井然有序又是一片感叹。
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每年都会四处游历,中原各地的城池几乎全都去过,荆州、益州等地也偶尔踏足,早就听闻邺城聚集了天下最多的名医,如今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城里书铺中的医书他看了不少,因着不算太贵,也买了不少准备仔细研读,行医济世是长久的事情,哪个医者不想流芳百世,他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可以的话,他精心写了几十年的《青囊经》同样能拿出来造福世人。
他一辈子中只写了这些东西,里面记载了他毕生心血,都是多年行医用药积攒下来的经验,好生研读的话足以救人。
仆从将人送到街口就退了回去,看到华佗跟没事儿人一样走远,摇摇头替他叹了口气。
内城行人不多,除了各府出门采买的仆从之外只有巡逻的士兵,华佗和他的弟子们没有在这儿多待,汇合之后便朝他们暂住的地方而去。
邺城医馆众多,他的医术还算说得过去,找个医馆暂住算不得难事,所以他们刚到邺城就去见了张机张仲景,那个近来名声鹊起的神医。
华佗是沛国人,张机是南阳人,他们俩在当地都很有名气,听过对方的名字很正常,不过即便如此,华佗还是觉得今天发生的事情有点稀奇。
他行医多年,每到一处都会免费给百姓治病,年轻时还曾有人举荐他当官,只是他更喜欢行医便没有答应,没想到那张仲景见到他后最先说的不是医术相关,而是将他举荐给别人,再然后他就被司徒大人派人送去了曹校尉府上。
按理说司徒大人日理万机,即便知道他华元化的名字也不会太过在意,可是今天这事情又实在没法解释,如果司徒大人不了解他擅长什么病症,怎么会让他给曹校尉治病?
邺城卧虎藏龙,名医不知凡几,司徒大人府上的疾医据说是宫里出来的,如今天子在邺城,整个太常属下的太医都得跟过来,想治病不用等他才是。
没想到曹校尉的病他还真能治,估摸着天底下也只有他一个人能治,这不是巧了吗。
华佗笑眯眯走在大街上,看着路边的各色店铺心情非常不错,旁边,背着书袋药箱的徒弟李当之好奇的问道,“师父怎么出来的那么快?”
治病耗时耗力,他们几个原本以为要在外面等上一天,结果太阳还没升太高他们家师父就走了出来,这么短一会儿也不够治病啊,该不会只把个脉就出来了吧?
他们这一脉的行医路子和别家不太一样,只把脉远远不够,还要配合各种其他手段,还是说其实里面的贵人不用他们治病?
“不是什么大病,死不了人。”华佗不甚在意的摆摆手,现在的确不是大病,再拖个几年就不一定了,反正该说的他都说了,病人不听他也没办法。
李当之:……
每次师父说不是什么大病的时候,那病最终都会演变成大病,每次师父说死不了人的时候,过个几年再去打听十有八九人就没了。
这次两句话一起说,里面的贵人还能活几年?
几个徒弟面面相觑,很想知道他们家师父是真的放弃了还是怎么,天下战乱减少都是原司徒和他身边那些大人们的功劳,哪个都少不得啊!
师父您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吴普戳戳樊阿,挤眉弄眼朝他比划了几个手势,被拒绝之后无奈只能放弃,一路无话,师徒四人回到医馆,张仲景正好送走面前的病人。
他自小嗜好医学,灵帝年间被举为孝廉,一度做到太守的职位,只是当官到底不是他的志向,南阳一带战乱频繁瘟疫横行,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他在料理政事之余经常去医馆为百姓治病,后来实在忙不过来,就辞了官专心精研医术。
邺城现在几乎每个医馆都有一份的《伤寒杂病论》,便是他这些年潜心研究疫病、广泛收集民间药方整理而来的成果。
张仲景将桌上的东西收拾整齐,看到精神矍铄快步走来的华佗起身相迎,“元化先生回来了。”
华佗笑的和蔼,他平日注重养生,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却丝毫不显老态,“仲景不必如此,直接称字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