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周乾此刻正在宽阔的地宫大殿内,坐在一把汉白玉长椅上,阖眼,单手支着头,数十米外的几排乐器无人演奏,却响起悠悠奏乐声。

周焰走过来,硬着头皮叫了声“父皇”,奏乐声戛然而止,周乾缓缓睁眼,看到周焰身后的程星时和包兴野两人,身子直了直,极短暂地掠过几丝打量意味,便热情起身与二人寒暄,“两位仙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失敬失敬。”

程星时与包兴野对视一眼,“仙友”二字可不敢真心应承,不过,陪着周乾演演倒没什么。

包兴野道:“您成仙前贵为人皇,我们不过是草民之流,我二人见您才是荣幸。”

周乾展露出淡淡的笑颜,摆摆手道:“既已同为仙人,哪来贵贱之分。”两边又客气了几回,周乾请他们坐下。

一只酒壶幽幽飘过来,酒液倒入程星时与包兴野面前的杯中。无论是无人演奏却自己响起声音的乐器,还是飘在半空斟酒的酒壶,都是周乾使用灵力做出来的。正如萧照龄会飞一般。

“唉,想不到仙道如此寂寞,我这仙宫萧索,无甚乐趣,好在有皇儿伴我,可做慰藉。”

跟周焰所说的情况差不多,周乾以为自己成仙,却也很闷,很孤独,最盼能有新认识的人和他聊聊天。

“是啊,一直过着差不多的日子,难免乏味,有时我会怀念从前的生活,虽不能长生,却享得凡人种种快乐。”程星时附和他的观点,和他拉近关系。

这话明显说到周乾的心里去了,程星时也有意将话题引到周乾的过往经历上去,循循善诱,让周乾把当皇帝时修仙悟道的事情都给说出来。

周乾继位初期年轻体健,于政事上十分勤勉,立志要做一个万古流芳的好皇帝,他那时未曾在意过坊间兴起的道教,直到他积劳成疾,久病不愈,第一次对死亡产生巨大的惧意,任何能治愈他的方法他都来者不拒,下诏书遍寻良医高人。

期间,有位道长呈给他一瓶丹药,他服第一粒便觉浑身经脉通畅,舒适不已,再服几粒病去了大半,整瓶服完通体轻盈,再无病痛。

程星时问:“敢问那道长是何名讳?”

“温景安。”周乾叹了一声,“我想留温道长在宫中为我炼丹,他推拒了,几番商谈之下,我也不愿强留。”

从此之后,周乾对道教大为改观,他的人生理想也变了,从治国到悟道,再到修仙。自上而下,修道蔚然成风。

他专门在民间搜罗温景安一类的得道高人,请进宫中为他指点迷津,后来,他果然寻到了一位天师,愿入朝侍奉于他。

说到这里,周乾一直回味迷恋的面色微不可察地僵了一下,像是回想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

程星时敏锐察觉到周乾情绪的细微变化,继续引导话题:“您能成仙,想必那位天师功不可没,是不世出的经纬之才。”

周乾点了点头,感慨道:“是啊,一切仰仗上官天师,若没有他,便没有我的今日。”周乾的眉眼微弱垂下,又像有点难过。

身为皇帝,周乾并没有威严逼人的帝王气势,大抵是醉心修道洗去了他一身的凡人贵气,披上仙风道骨的慵懒倦愁。

听到“上官天师”四字,程星时心里稍稍诧异,表现却是不动声色:“不过话说回来,纵使天师本领惊绝,您有天命在先,早一时晚一时,成仙皆是必然。”

周乾沉默了,看向程星时的目光中流露出苦涩。程星时发现,周乾一直在叹气。他并不快乐。

包兴野也看出来了,这里面一定有隐情,便问:“上官天师又是何人?您为何如此惆怅?”

“天师名唤上官缈。说来惭愧,唉,惭愧。我愧对天下子民,愧对我皇儿焰儿。”

周焰本来正在百无聊赖地颠腿,突然被cue,赶紧把腿收好,也不知道他这个便宜爹怎么对不起他了。

周乾说着,眼中竟有了泪花,许是在“仙宫”里寂寞难捱,闷在心里多少年的事,单对着最亲近的儿子时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有陌生客人到访,叙一叙话,勾起百般回忆,反倒生出一股倾诉的欲望和勇气。

“我让上官天师,用三年国运,为我换命。”

在周乾看来,上官缈是位无所不通无所不能的神仙人物,能掐会算,预言之事极准,简直是神仙下凡,故而极其尊崇,给予高官厚禄,诸般奉养。上官缈看完他的八字却告诉他,他与仙家无缘,注定修仙不成。

这令周乾难以接受,贵为人皇者,乃九五至尊,凡人之首,他分明是凡人之中最有机会登上仙途的人,岂能说他与仙家无缘?

上官缈便告诉他其中的道理。他的八字命格,是皇帝命,而不是仙人命,要么顺从命格,摒弃修道,专注于帝王大业,此帝王命格中有千古一帝之兆,要么,换命。

坊间有不良道士,善用别人的八字给自己换运,此乃损人益己之法,却也说明,要想转运,并非人力不可为。

周乾是霸道的帝王命格,压制不住改变更难,况且他要的不是好运,而是仙命。代价甚大,转换甚难。那就只能用更多的命、更大的运来换,要用他周氏王朝即将迎来的最鼎盛的三年国运,来换他一人的成仙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