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子路,子贡,颜回这些儒家弟子的子,墨家核心弟子都以名字相称,而不是‘字’,而这些飘逸的名字也侧面反映出他们都不是讲究人,没有讲究的习惯。
芸姚发现部分弟子眼神中满是不高兴,就知道以后自己肯定要用实力征服他们。技术人员就用技术来说话。
“过来,一起见过巨子。”芸姚携四美一起对巨子行礼。
墨子点点头,他现在想立刻和芸姚一起就朱城三大难题进行深入的讨论,理解三道题中的深层规律。
墨家的条件非常艰苦,这次芸姚虽然不是厨娘,但干得活比厨娘更多。因为墨家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己用手艺养活自己,特别是在创业初期,各种各样的难题接踵而至,所以白天干活赚钱,晚上学习主张。
好在墨家非常接地气,兼爱又符合匠人喜安定的需求,所以很多朱城人都愿意加入墨家,只要人多起来,核心墨者就能有时间完善主张了。
作为墨家核心的‘兼爱’基本已经完成,通过把人比作是上天的财产以此推断上天爱着每一个人,不希望人族厮杀。
但如何实现兼爱却还需要补充,毕竟说和做完全不是一回事。
所以墨者们觉得应该‘尚同’,就是要听领导的命令,而领导要听领导的领导命令……最终就是大家一起听国君的命令,而国君要听老天的命令。老天是兼爱的,所以国君也要兼爱,国君的大夫也要兼爱,推及到每一个人都得兼爱。
因为要听上级的命令,而上级是兼爱的,所以兼爱就落实到了每一个人。
芸姚听完‘尚同’,心想墨家对国君的要求比儒家还高。因为儒家只是要求国君仁爱,仁爱是发自内心的,实践仁爱是放松还是严格可以浮动。而墨家对国君的要求是兼爱,并且通过老天爷约束,老天爷摸不着看不到,国君得有一定的智慧才能接受兼爱。
当然在芸姚看来两者都不太行,但儒家的内圣多多少少还能从人性出发点来做具体要求。而通过老天爷约束国君就显得很不切实际了,墨家是泥腿子缺少执政经验,太想当然了。
这也体现了儒家和墨家起点的不同,儒家呼唤的是贵族精神,这种东西在西周初期确实存在过,所以儒者可以和国君产生共鸣去追求相同的道德标杆。但墨家都是泥腿子出生,和国君哪有什么共同语言,他们很清楚国君根本不会听工匠的要求,所以无奈地希望老天来约束国君。
兼爱思想很好,但落实起来很难。
儒家后来升级成为了‘内圣外王’,弥补了只靠道德难以约束个体的缺点。内修道德外辅王道,内外兼修才能延续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