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难办之处

当然法家出现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不认为是人出了问题,而是认为社会结构了问题,所以法家都要变法。三皇五帝的情况和战国的情况是不同的,所以必须要进行改变,不能遵循古制。

芸姚给儒家和墨家都留下了相当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些言论根本不足以立刻改变整个社会环境。因为只靠言论是根本不可能改变春秋战国越来越剧烈的人地矛盾,越来越剧烈的贫富差距,以及越来越剧烈的国际矛盾。

光凭理论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毕竟理论并不能做大蛋糕,并不能让人人都过上好日子。

其实芸姚对春秋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医学和农业方面的贡献,在墨家的时候她提供了很多的医药知识,并且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但终究只是养了更多的人,而没有打破分配关系。

本来墨家是有可能温和地对分配关系进行修改,可惜巨子被鸿钧调走,灵宝道人的主要精力又放在是维持墨家的统一上,所以墨家的路最终还是停了下来,最后成为了民间互助会一样的组织。

以科技改变世界的道路最终还是中道崩殂。

芸姚留下的主张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几乎是没有什么用,因为大家都要向现实低头,连孟子都建议齐王要吞并内乱中的燕国,这可是谈仁义的孟子,在关键的时候一样是以现实的角度出发。

所以法家能脱颖而出也不奇怪了,因为他们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地提出理论,他们更重视操作,也就是利益的再分配。

理论对利益分配没用,还是要上手操作。

芸姚分析了一下中原诸子和西方教的差异,就是诸子都致力于解决实际的问题,而西方教则想要解决为什么活的问题,还要回答生活中的万般苦难。

诸子不会考虑苦难的问题,毕竟苦难从来都是和人族相伴的,这种东西为什么要考虑?只要能安安稳稳地种田过日子,受点苦不是正常的么?

所以《易传》早就说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其思考为什么苦难,不如接受它之后自强不息。

对于能改变的,比如战争、洪水、瘟疫,中原诸子对它们都是红果果的蔑视,因为这些会影响农耕的因素都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