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仁与义

孙膑上了楼,选了僻静的位置,又吩咐店家用屏风隔绝出一个独立的空间,这样他们就可以在里面畅所欲言了。

很快酒菜上桌,孙膑亲自给芸姚等五人倒酒,他已经看出来这五人以芸姚为主,另外四人都是随从,不会发表意见。但孙膑倒是没有小看四人,也是一一倒酒。

“我愿意听朱子的教诲。”孙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听听新的见解,了解新的主张。

“我可不是什么夫子,只是闲聊罢了,若是能帮上孙公,也算是我的荣幸。”芸姚谦虚地说道。

“之前听你说将军和国君是相对的,细想下来确实如此。齐国之势一如西周,看似繁华,却有危机。已有田氏代姜,那之后也难免会有其他人盯着王座。所以臣之利不是王之利,王之利不是国之利,国之利不是臣之利,我是苦思而不得解其环。”孙膑想不明白为什么,只感觉一切都是在重复悲剧,今日之齐国就是昨日之西周。

周朝一开始也很和谐,但后来却礼崩乐坏,而齐国其实也已经经历了礼崩乐坏,又开始了一轮新的轮回,就好像是车轮一样咕噜咕噜,绕不出去。

能看到齐国现在的局面不过是重复西周的悲剧,已经算得上是智者了。

“确实如此,据我所知很多国家都会在他国培养自己的势力,用金钱资助对他们有利的大夫,甚至让他们做国相,所以臣之利确实很难说是国之利、君之利。”芸姚说道,在敌国培养有利于自己的大臣在战国已经是常规操作了。

孙膑点头说道:“我知道,甚至有些国家专门构陷他国的贤才、支持庸才,只是不让其他国家变强。”这个战术齐国也在玩,比如在燕国支持亲齐国的势力,实在不行就支持庸才,用庸才打击燕国的贤才,反正就是不让燕国好过。

楚国,魏国,赵国其实也都是怎么玩的,砸钱去其他国家捣乱。

“我还听说一些贵族为了自己能得到一块好的采邑,不惜通过国君发动战争。”

孙膑又点头,这种现象特别多,特别是国王的兄弟为了找到一份合适的采邑经常会通过战争去占领他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