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互补

四美都若有所思,西施敏锐地想到一点,说道:“那么就需要有让诸侯向天子输送力量的通道,这样一来才能保证天子比诸侯更加强大。”

“没错就是这样,可诸侯世世代代都在一块土地上深根细作,牢牢把握这土地上的一切,他们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对外输送力量呢?”芸姚说道。

“变法。”西施吐出两个字。

没错,变法,芸姚不由看向孟子,孟子之义就是徒有意识形态,却没有落实的手段。而卫鞅在秦国变法推行郡县制代替封建制,徒有操作手段,却没有意识形态。

这个时代孟子和卫鞅联合才有机会超越墨家,可惜孟子显然不认同流血的变法,依旧认为可以温和地通过法先王而推行仁政,优雅地让所有人都接受仁义。

其实孟子也知道问题所在,他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也就是说先有民才有天子,先有天子才有诸侯,有了诸侯才有大夫,如果天下不太平,就要替换诸侯。如果祭祀的时候牲畜和祭器都是合格的,时间也是及时的,如果还是出现干旱和洪水,那么就要求变。

他也说了要变诸侯,甚至说变社稷,可诸侯难道就会坐在那里等你变么?想要变诸侯,诸侯肯定会反抗,肯定就要见血。

孟子不希望流血,希望通过推广仁义,使得大家都效法远古的圣贤自发地去推行仁政,那肯定就实现不了。

法家敢杀人,法家的局限性是没有一个普天下人都接受的核心价值。秦人虽然接受了毫无弹性的法,但其他六国人只会觉得这是酷刑,是专门颁布下来对付六国人的,所以他们要反抗,秦国的法不是他们的法。

要是秦始皇高呼秦法面前人人平等,那六国人肯定就不会反抗了,可惜他没有。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