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对策

而且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赚钱了,就产业过甚了,大家都去玩金融了。

“看来得巧立名目挖坑赚钱。”芸姚表示真要认真地去赚钱,十万贯就听个水声,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所以要的就是挖坑,挖一个金融水池出来,然后把四面八方的钱全部汇聚过来。到时候权贵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这是最快的方法,而且芸姚有信心挖一个大水池,十万贯翻个十倍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问题是这种操作太缺德了。

而如果十万贯变成十一万贯,就算是失败了。因为多出一万贯根本不够花,也就维持产业署的运行。而且十万变一百万还更轻松一点,就是靠骗。十万变十一万反而更累、更辛苦,因为要考察市场,要调查价格,还要联系原材料,建设工厂,招聘工人,然后生产,最后销售。十万投进去,一年变成十一万。

之前芸姚也就丹药赚了一笔块钱,之后的造船和印刷机其实都是好几年才回本的。当时芸姚可是欠了很多钱,要不是丹药一直在赚钱,让她能给债主分红,让债主耐心等待,只怕她早就破产了。

所以赚钱真不是那么容易的,当然要骗的话还是很容易的,芸姚自己先骗个一百万,然后再用数学把金融市场变得更加复杂,到时候别人再想进来骗钱,就要给芸姚教学费,这样就能继续赚钱了。

“时间、空间、技术、文化。”芸姚看了看自古以来赚钱的四点,一就是时间差赚钱,丰年收、欠年卖,春季藏、冬季卖这是最简单的了。空间,就是丝绸之路这样的运输线路,把商品和原材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技术,就不用说了,技术提升的话,各方面都可以提升。最后就是文化了,文化是非理性的,但只要确定下来,就很难改变,很多人也愿意为文化花钱。

比如重阳节登高的文化,为什么非要在重阳节登高?有必然的理由和联系么?而且有山的地方可以登高,那没有山的地方过重阳节怎么登高?所以重阳节和登高之间并没有理性和逻辑支撑,但这就是文化。

因为是非理性的,所以为文化花钱那也是天经地义,就是千金难买爷高兴。

十万贯应该投资到哪呢?芸姚最后放弃了金融,因为还不到时候,当然也没想炒房,虽然金融和房地产两个大水池可以吸收很多钱,但现在大唐的货币其实也不是很多,要是真的挖了个水池,到时候铜币都聚集起来,就会导致严重的通货紧缩,也就是货物多,钱币少,会很麻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