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贵族代表的芸姚很清楚,贵族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实,因为士大夫并不会用阴谋诡计来对付贵族,他们就是用阳谋,武媚娘的阵营会越来越庞大,而贵族阵营会越来越弱小。
当然了天理这种东西并没有办法考证,所以以后的士大夫阶级自然会轻经典重清谈,多谈自己对天理的感悟,而不是引经据典。这也是后来清朝士大夫反对宋明理学的原因,加上清朝有文字狱,所以士大夫不去谈天理了,继续搞经学研究去了。
汉朝的时候经学就很流行,一本经书有各种解释。到了魏晋南北朝,清谈成为了主流。隋唐时期类似春秋,虽然没有百家争鸣,但也有佛道儒三家争霸。到了宋明历史又一次重复,走了汉到晋的老路,最终又发展成为了清谈。到了清朝就又回到了汉朝,似乎历史又要开始轮回了。
到底是经书重要,还是感悟重要。一个阶级的发展阶段肯定是经书重要,因为要找到自己的依据,等到站稳了脚跟,就不会再找什么依据了,就可以大谈感悟。
这就和成功学一样,一个人在发展的时候就会拼命钻研赚钱的门道,等到钱赚够了,就会开始和大家分享成功的经验。
经学还是清谈,要发展就必然要搞经学,发展完了就开始清谈,也算是脱实入虚了。毕竟引经据典是很累的,而分享感悟很容易,而且一直引经据典也没法继续发展,要二次发展肯定得解构,加入新鲜的内容。
每次要挖掘经学,肯定要挖到孔孟那里。而清谈最经典的自然是禅宗和王阳明的心学,山中观花,花不在山中而在心中。经学和清谈就反复螺旋发展。
芸姚知道贵族早晚会失败,就算自己在凡间可以给贵族续命,但她早晚会离开,到时候贵族一样玩蛋。所以与其毫无意义地消失,不如留下一点压力,让士大夫慢点转入清谈。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