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实践标准

懒得和元始天尊辩经,因为只要双方都坚持自己的优点,就不可能放弃。因为优点确实存在,谁都不能否认,那大家最后只能比谁的缺点更加致命。

“《孙子兵法》有云:不可胜者在己,可胜者在敌。我想天尊你也不会有异议。”导致自己失败的因素在自己身上,而求胜的因素在敌人身上。自己的失败往往都是由自己的缺点导致的,而胜利往往是敌人的缺点造成的。

自己和敌人都是同时拥有优点和缺点的,双方的优点是双方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双方的缺点都是导致失败的原因。所以想要赢就要保持优点,减少缺点。

元始天尊现在就是强调阐教的优点,攻击截教的缺点,却忽视了自身的缺点。

光强调阐教的优点没用,因为正是这些优点让阐教发展起来,优点已经用了。攻击截教的缺点也没用,因为敌人的攻击会让截教更加警惕。

忽视自己的缺点却很致命,因为自己不解决缺点,那缺点爆发的话,自己就输了。

其实这些道理肯定不需要芸姚来说,元始天尊都懂,只是当局者迷,作为阐教的教主,利用阐教优点获得成功,所以产生了惯性依赖,他依赖优点,而不是想着改变缺点。

说到底还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成功经验,不愿意从框架思维里走出来,不愿意改变自己,不愿意革自己的命。

圣人虽然很强大,但也有惰性。毕竟改变制度,可不是用法术就能做到的,而是从改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三观开始。

比如要从接受精英和大众的水平相近这个观念开始,而接受了这个观念,就得允许大众和精英公平竞争,资源就不能只集中在精英手里,那阐教的精英制度也就完结了。

分配关系这种事情,只靠法术根本无法解决。而一旦放弃了分配关系,又要面对新的提问,那就是既然阐教的理论和截教差不多,那大家为什么不选截教?

在两个相似的分配关系下,为了证明阐教比截教优秀,阐教必须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因为这是在截教的优势领域竞争,阐教属于后发者,肯定得吃苦耐劳,肯定的卧薪尝胆……

所以改变分配关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断要改变自己的三观,还要忍受身体的劳累,可谓是身心的双重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