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来厨房的人,大家都有可能,不过更多的时候,是东家夫夫俩。
儿子在身边,没去上学的时候,半夜也会饿了,然后去厨房找点啥吃的,吃过了不那么饿了就睡觉去了,一般人晚上就算是有点饿也不会去翻找吃的,毕竟晚上不咋活动,吃了东西不容易消化。
“昨天吃晚饭的时候,一直顾着孩子了,没怎么吃东西,半夜饿了就跑来翻吃的啦!”笑哥儿拉着孩子来厨房,看看能不能帮上啥忙。
而事实上,他帮不上啥忙的,只能被杏花嫂子分了一根棒骨,带着孩子去院子里,看着孩子啃肉骨头,这是磨牙的东西,肉骨头上都是筋头儿。
晚上跟铁青一起用饭的时候,还跟他嘀咕呢:“杏花嫂子以为咱俩没吃饱,今天就给整了这么多的菜。”
农家都是节俭过日子的,他们家虽然不缺肉吃,不缺油水,但是也不铺张浪费,奢靡度日。
每顿饭基本上都差不多,有剩下的话,夏天的时候,就会拌一下饭,或者是米糠之类的,喂自家的狗狗们。
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会买一些肉骨头喂狗狗们吃一顿好的。
杏花嫂子做饭很有分寸,基本上每顿都不会剩下,剩下的也不是很多。
不然的话,铁青也不会半夜起来自己做饭了,热一下剩饭就行了。
今天晚上的饭是两和面的大馒头,鲶鱼炖的茄子,蒜拍黄瓜和鸡蛋羹。
鸡蛋羹是给孩子吃的,里头撒了一些煮熟后切的细碎的瘦肉沫儿。
“我看啊,咱们还是放一点零嘴儿在屋里头吧,现在天气凉快了很多,不拘啥东西,哪怕是一个香瓜,一片西瓜呢,晚上饿了吃点,压住那阵子饿,睡着了就好。”铁青道:“明儿去县城,买一些能放的住的干粮。”
无非是炉果儿,槽子糕之类的东西,这个时候没有啥防腐剂,这东西也就能放个十天半个月的,但是晚上的确是饿醒了就能吃的玩意儿。
“行!”笑哥儿也觉得挺好:“我再让杏花嫂子炸点麻花啥的。”
两口子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铁青第二天上了山,第三天下了山,打了猎物回来,去县城的时候,牵了活的狍子和两只大公鹿。
在县城的时候,去看了看铁生,这孩子如今在学堂里学习,很是刻苦,铁青给买了不少东西,还买了不少的点心,其中有一些他收了起来。
他回来的时候,还带了两个人,红媒婆跟程夫郎,为的是家里长工们的亲事,这事儿他不参与,全看大家的意思。
整个铁家因为这事儿热闹的很,因为不止外头有人惦记长工们,还有本村的几个人家,尤其是老郭家,他们家那个姑娘十六岁了,就想找个人家嫁出去,好换一笔丰厚的彩礼。
可是大家都知道老郭家是啥德行。
他们家的郭晓雅,那可是有名的眼高于顶。
她是郭老大的大姑娘,郭老大一直想找个金龟婿,但是谁家会看上他们家?
刘三儿那样的人家都跟他们家断绝关系,平时良夫郎都不回娘家的,加上去年他们家卖粮食还跟铁青玩心眼子。
谁能娶郭晓雅过门啊!
都怕被这家人粘上,就甩不掉。
铁家的长工们虽然是给人扛活的,也不想找这么一个麻烦的岳家,所以根本就没人考虑老郭家那郭晓雅,就连孙空都没有。
此事笑哥儿最积极了,他就乐意看到大团圆,铁青则是开始帮大舅兄看看新家,两座府邸已经建成了,就差里头的一些细活儿,需要时间慢慢的整顿,同时,一些家具也要打起来。
同时,要准备秋收了。
铁青家的长工们也正要打一些新的家具,跟着一起打造,还能便宜些,而且这些工匠的手艺好啊。
当树叶泛黄,草木萧杀的时候,庄稼地里里的苞米也熟透了,开始了秋收,这是每一年都有的景色。
一大早起来,后厨就炖了红烧肉,蒸了二米饭,爆炒的羊杂儿,倒是给客院那边,还准备了蒜茄子和清炒豆芽菜。
“今天怎么如此丰盛?”温恪在铁家日子过得十分清闲,也知道铁家的饭食虽然看似油水十足,可终究是农家,日子过得节俭,一般都是一荤一素两道菜,加个小菜或者是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