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些不错了,对了,姑姑家有啥缺的没?”铁青这些亲戚里头,也就肖姑姑家过得最不好了,毕竟刚还过了债务,又开始不停地嫁女儿,入赘女婿,肖姑姑家的家底真的没有多少存款。
要不是菜地跟杂货铺子收入不菲,肖姑姑还真不敢这么频繁的办喜事。
其实存银真的没多少,家中能有的流动资金,估计都不到二十两。
肖姑姑这人又好面子,要强的性格,从不跟兄长们说辛苦,只咬牙自己干活儿,宁愿累一些,也要过得舒坦,让那老孟家后悔去吧。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日子,肖姑姑是要苦几年才能真正的缓过来。
“没啥缺的,我送了两头大肥猪过去,爹娘也送了两头,后头的六叔跟八叔,各送了二十只大鹅子过去,哥夫送了五头肉牛。”其实这些东西,都是要花大价钱才能买到的肉食,可是如今亲戚们你家送点我家送点,就给补齐了,肖姑姑一文钱没花。
办喜事的鸡鸭鱼肉几乎都全了,只需要买点旁的大鱼啥的就够了。
柳二麻子已经送来了两车大鱼,好的是,这些鱼都是活的,还能多放两天,正日子那天上席面儿正好。
两口子只能有一个人出门去忙碌,另外一个人要看着孩子,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最重要,无时无刻不有一个人陪着孩子。
肖姑姑家要有上门女婿了,这事儿村里头都知道,巴赫在侍卫里头人缘还不错,尤其是定国公府真的给他出面打理亲事,丝毫没有因为他是上门女婿而有所不满,肖姑姑家给的聘礼,而定国公府给了不少嫁妆。
光是压箱底的银子,就有三千两,还有五百两金子。
温恪没有出面,但是温念来了,大少爷还给这位义子五千两银子的银票。
“以后好好跟人过日子,你本没有姓氏,如今入赘肖家,也算是有了中原人的姓氏在头上顶着了。”温念对这位义子其实已经很不错了,给他活动了一个名门侍卫的差事。
另外就是派来东北这边,远离了是非之地的京城。
如果日子过得和美,不难善终,与巴赫一起进去的那一批名门侍卫,里头有不少拔尖儿的人才,被大皇子跟二皇子拉拢,然后皇子落马,他们也被皇帝纷纷斩杀。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的皇子们不敢拉拢侍卫们的原因。
侍卫们也怕死啊!
自然就忠心皇上了。
“是,谢谢义父。”巴赫接了东西,他今年二十来岁,义父三十多岁,年龄相差不大。
“在这里好好过日子,有什么事情给京中写信,我能帮的一定帮忙。”温念还得踮起脚尖拍了拍巴赫的肩膀,实在是巴赫太高了,他够不到:“我看过了,你媳妇儿不是那种刁蛮的女子,你好好地孝顺老丈母娘。”
“知道了,义父。”巴赫很听话。
大婚当天,温恪出现在大将军府,这里是肖伟的地盘,他的那些亲卫们都住在这里,西边是大公子府,而东边则是镇北侯府。
肖伟是有两座府邸的,镇北侯府能传给下一代,大将军府以后就不一定了。
不过两座府邸加上大公子府,住得下他们所有人,包括侍卫、亲卫和亲兵们。
人很多,幸好肖姑姑家里准备的也齐全,不少亲戚都来帮忙,几乎是全村人都来吃喜宴了。
只是孟宪臣也想来,可惜,如今的榆树村不知道管得多严格,来的就算是亲亲,那也需要盘查一下才能放行,比进县城都麻烦。
何况孟宪臣在榆树村可没有亲戚。
“孟宪臣来了,在村子口。”有人来报给肖伟他们知道。
“他还有脸来?”老肖头儿顿时就生气了。
他妹妹在老孟家过得是啥日子?孟宪臣还有脸来?
“父亲不用生气。”肖伟吩咐人:“叫他滚,再敢来榆树村,我就派人去收拾他。”
“是!”来人赶紧去传令。
前来喝喜酒的小里长就安抚老肖头儿:“老肖大叔别生气,老孟家在镇子上的日子过得可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