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这次回去立刻就请了太医来,一号脉,说八成是有了,要下个月才能确定,跟笑哥儿差不多。

“这是好事儿,是好事儿!”老肖婶子最高兴了。

自家哥儿有了,自家夫郎也有了,好啊,好事儿!

家里该准备起来了。

于是除了春耕的准备之外,就是要准备迎接新生命了。

很快就清明了,很多人都去上坟,培土,烧纸钱啥的,铁家没有祖坟,只在家里烧了香,也不知道是烧给谁的,家中没有牌位。

铁青假托不记得父母名讳了,就没整这个。

本来父母跟哥哥都活着呢,他说死了就够别扭的了,再整个牌位还不得辣眼睛啊?

所以他们家就老实的在家吃饭了。

家里因为笑哥儿“有可能”有了身子,所以笑哥儿的饭食很丰富。

刚下的鸡蛋,炒了一盘儿,还有白菜炒木耳,更有一道比较开胃的猪骨头酸菜汤。

辣椒是没有的,据说怀孕吃辣椒,生出来的孩子会有热毒。

连葱都很少给笑哥儿吃了。

倒是还有两张鸡蛋饼,是给小山哥儿吃的东西。

铁青也跟着夫郎孩子吃的清淡,其实他更想吃点酸辣的东西,无奈笑哥儿不能吃,忍着吧。

倒是后厨那俩大师傅,人家自己炸了辣椒油,放点在猪骨头酸菜汤里,那叫一个美味啊。

过了清明之后,县城那边交接完成,陆一去府城也交接完毕之后,省城那边又有京都发来的邸报。

“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类文抄。

大臻朝的《邸报》发行量很多,因为一个新建立的政权需要通达天下,大臻朝的内阁在京都的东华门外,设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名谓“抄写房”、每天由报房派人去那里抄取当天发布的新闻,称“宫文书”,除被称为“宫门抄”的朝廷政事、动态的报道和谕旨全部照登外,奏折的数量因较多则加以选用。

这种被印刷成单页不加封皮的“新闻纸”就叫《宫门抄》,多在傍晚发行,派人送阅,在时间上很像现代的晚报,从性质和级别上又很像供高级干部阅读的《大参考》和《内参》。

甚至派发往外省,发行天下。

一般的平民百姓是不会注意到这个东西的,因为这邸报上有的内容,其实平民百姓都不用知道。

《邸报》的内容编辑由官方控制,其内容包括皇帝的起居、言行、上谕等,官吏的任命、升迁等,还有大臣和各地方官的奏折,也有少量偶发的社会新闻轶事,具有一定新闻性,而它无报头、无定式、无期号,与现代报纸大不相同。

而今次的邸报内容十分有趣,有一个题目,引起了很多大臣们的讨论,竟然是“榷场”的开与闭!

许愿拿了邸报,带着媳妇儿回了娘家,名义上是看望岳母大人,实际上是来找肖伟他们打听一下,这个是什么意思?

结果肖伟他们去了东北大营,没在家,他只好来找铁青了。

因为这么多人里头,他也就看好铁青这一个。

“榷场……是啥意思?”铁青没见过这个东西。

“榷,是单独的意思,独一个,唯一的意思,场,就是地方。”许愿道:“榷场,就是独一个的场所,这是贸易场所,在前朝,就是边关贸易场所的意思,在咱们西边的辽北府那里,原来就有个边关榷场,跟塞外草原上的部落做生意。”

铁青才知道这是恶啥意思。

榷不是常设的固定的独木桥,而是像鹤颈那样可以灵活升降起伏的活动独木桥,设在城门口,由守城士兵掌控。

开启边关贸易的时候,就会放下这样的独木桥,然后放商队出去,等到贸易结束了,再将商队放回来,然后收起。

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须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关子、标子、关引等)方能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