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危险?”因为是要出关去干活的,万一有战事,他们这些去做活儿的人可就惨了。
“没危险,就是去盖榷场,知道榷场吗?就是做买卖的地方,草原人里头,也有买卖人啊?不然他们草原上的人吃啥?喝啥?”书吏乐了:“这榷场是他们千求万求求来的,不让盖,他们以后恐怕连吃盐都费劲。”
这也是大臻能拿捏他们的地方,大臻朝地大物博,他们草原可比不了。
真不开互市,没了榷场,边贸停顿,他们就先受不了,所以他们不会打仗,而且为此还退让了十里地的范围。
肖伟提起的要求,让皇帝很满意肖伟这手段,兵不血刃就白得了十里地的地盘。
“那活儿重么?”有人又怕活儿太累。
“就是平整土地,打打土胚,这活儿你们在家也常干的啊!”书吏道:“再说了,你们去了,那大将军也不能光让你们在那边干活啊?怎么着,也得有兵将守卫一二不是?”
众人一听,也是,大将军还是他们老乡呢,另外两位将军也是,他们上头有人啊。
第437章 三个老头
“那钱是一个月一给么?”又有人担心朝廷要活儿干完了才给钱,那有的人中途要回来种地,那可就白干了。
农家汉子为啥不乐意出门去找活儿?
就因为找的都是短工,人家有个啥拖延工期,他们惦记着地里的农活儿,不得不退出来。
为了不让人半路撂挑子,一些人家就放了活儿出去,一直到活儿干完了才会给结算,还会挑挑拣拣,弄一点毛病出来,企图少给点。
而半路不干了的人,是没有工钱领的,谁让你半路不干了呢?
或者是因为活儿太多,工期到了却没干完活儿,还着急回家的,那就更没钱领了。
以至于后来大家干活儿都是找的短工,而且都是很多人一起干,要是摊上了那赶工的,还会邀请其他人来帮个忙,干完了活儿,领了钱,平分一下。
乡下汉子不计较那么多,而且一般他们能干的活儿,都是些力气活。
“当然,一个月一发,从来不拖欠,这可是朝廷的事情,你以为是你们家穷亲戚盖房子呢?”书吏笑骂了一句:“都放心吧,要是赶上了农时,你们尽可以回家去种地,那个时候想必谁都不敢拦着你们!”
有了这书吏的话,其他人就放心了。
来报名的人很多,不过还有不少人在观望。
能在这个时候报名的人,基本上就是城里头靠打工赚钱养家的那些人,而犹豫不决还在观望的就是有田地的人,他们要看看情况再说。
铁青从肖伟那里回来不到三天,肖伟就带了三个人来敲他们家的门。
因为孙空回去照顾媳妇儿孩子了,铁青就给自家安了个“门铃儿”!
非常简单的那种,在墙上凿了个小窟窿,通过一根麻绳,一头在外面,系了个很大的蝴蝶结,一头在里头,拴了个铜铃铛,只要一拉绳子,那铃铛就会响起来,但是声音不大,太大了该吵人了。
太小了又声音小的听不见,这么不大不小的正好。
铁青听到了动静就出来了,打开大门上的小门儿,他们来回走人都是走的小门儿:“大舅兄?”
“嗯。”肖伟点了点头,进了来:“三位请。”
铁青看了他身后一眼,进来了三个老头儿!
真的是老头儿!
第一个进来的老头儿,须发皆白,面如重枣,眉如卧蚕……嗯,跟他以前见过的,庙里头立着的那位武圣关公差不多,只是人家是黑头发黑胡子,他是白头发白胡子,那白胡子垂到了胸前腹下,洁白如雪!
一对丹凤眼,看人的时候,冷冷的带着一股子傲气,是那种真正的傲气,不是眼高手低。
老头儿穿着一身藏青色的锦缎棉服,一对虎皮靴子,这么大年纪了,虽然身体不好,却腰板儿挺得直直的,还有肋板捆在身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