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记得末世之前,黄河挺好的,倒是时常决堤的长江,比不得黄河。
这一来是因为那个时代气候的影响,降雨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且末世之前的国家发展时候填湖行为导致的长江蓄洪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政策一改前人治水只治下游的手法。
在末世之前,国家就在黄河中上游大力整治,固水土,建堤坝拦沙,治标也治本,加上那个时候的建材抗压能力大增,花了五十多年才让黄河这条狂暴了几千年的巨龙能够安稳的停在黄淮平原。
虽然他不是那边的人,但是他生活在这个时空,好歹也要做出点贡献,毕竟他有了后,谁知道几百上千年过去,他的后人是不是也会迁徙到那里去居住?
铁青漫无边际的想了半天,还是落了笔。
提出了拦沙法和冲沙法。
这二个办法,均是经过历史鉴定比较可靠可用的法子。
前者是末世之前就使用的,人为得造出黄河落差,建一定高度的堤坝,主要作用不是拦水、蓄水,而是通过层层蓄力在中游就拦截部分河沙,或引流,或分流,在中游就开始治水,而不把防汛压力全都放在下游。
同时,在中游治理水土。
此举见效慢,投入大,且受限于建筑材料。
另一举是下游治水,建立堤坝,以蓄水为目的,在条件成熟时汛期来临前一举放水,利用水流将黄河泥沙冲入黄海之中。
其效果是,在汛期来临前做好准备,等汛期来了,可大幅度减轻泥沙堆积而抬高河床的奉献。
二者在他那个时代,是结合实行的,在本时代,可能……只能择一种方法来办。
铁青其实并不是专业人士,他只是提了一下,并未深入,他并不是这一行的行家,多写多错,他转而去提到灾后防疫问题。
俗话说的好啊,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理由十分简单,大灾之后,救援不及时,大量的人畜尸体堆积成山,加上公共设施损毁,清污行动停止,细菌和病毒会在极端的时间内爆发。
同时,极易滋生蚊蝇鼠,而这些动物会携带并传播大量病菌。
且此时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受伤人口众多,饮用水没有煮沸饮用的习惯,伤口处理不及时,又有停尸习惯,可不就容易引发大疫吗?
这个时代的人卫生状况又不太好,防疫的水平基本上没有。
铁青粗粗的写了几个防治疫病的方法,比如牲畜尸体也要火化,万万不可放着或填埋处理,更不可食用,饮水要饮用活水,或是派专人检查其水源上游是否有赃物,避免食用地下水。
尤其是在地动之后,绝不能饮用井水。
这一点,铁青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每家都会喝纯净水,遇到大地震的时候,喝的都是瓶装水,无奈的是,这个时代没有纯净水。
而且水源一定要煮沸后饮用,救灾官员最好将百姓集中管理,一起饮食饮水,避免百姓食用不洁物品,异地排泄,及时处理赃物秽物,石灰消毒,填平聚集区附近的沟渠、暗洞,撒雄黄熏艾草。
鼠虫类见则灭杀。
这个必须要严格执行,这个时候的卫生状态,很容易就爆发鼠疫的,一听这名字,铁青就想打哆嗦。
倘若发现有人得病,及时隔离治疗,医护人员必须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注意消毒等等。
写完之后,他情不自禁叹了口气,关键还是,得有钱啊。
而榷场这边开启了边贸,那钱财是哗啦啦的来,但是朝中不少人都盯着这笔钱,要想用在实处,就得有一个好的名义。
末世之前的国家,自建国就开始治理黄河,现在黄河在很多人眼里都已经是一条相对比较温顺的河了,甚至比起洪涝,听到更多的名词都是断流。
但是在古代的各个朝代,她都是非常残暴的。
黄河最大的问题就是沙太多。
实则这些沙养分很足,但是并没有办法去利用。
铁青能知道这么多,是因为他在老师教黄河这节课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地上河”这个词汇,起因就是黄河泥沙量太大,下游又干旱没有水流补入,黄河水势减缓,泥沙堆积,最终把黄河抬高,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