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煊放下奖杯直视镜头,“是你们一直不离不弃地陪我走在这条漫漫长路上,不断给予我勇气和信心的同时也见证着我的进步与成长,拿到奖杯之后我第一时间就想和你们分享这份殊荣,于是我任性地用中文说了获奖感言,我就是想告诉支持我的粉丝们,你们的墙头不辱使命,争来了国际上的最佳男演员!”
“这是我从影以来得到的第一个奖杯,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我喜欢拍电影,也热爱这份可以沉浸在不同角色里体验不同人生的职业,希望以后我可以拍出更多好的作品,更多深入人心的经典角色,将来……如果你们在提到季文煊时能够立刻想起我拍的某部电影,我也就无憾了。”
看着弹幕上一片“555”、“我爱你”、“陪你到最后”,季文煊笑笑,承诺般说道:“我们,未来可期。”
作者有话说:
晚上估计还有最后一章
然后就得正式和季主任说再见了
第105章 完结
【也是新的起点】
《藏锋》上映首日,票房只有一千多万,颇有些要扑街的架势,当晚,不少媒体号都开始唱衰汪铠,分析他爆冷的原因有三,一是用人不当,二是时运不济,三是江郎才尽。
说他用人不当,是因为他大胆启用了还算是新人的季文煊担纲主演,即使他已经获得了戛纳的认可,但商业片和文艺片之间有壁,谁也不挨着谁。再说男二号苏海波,拍完《藏锋》之后也不知道得罪了什么了不得的人物,不断传出他被品牌方解约以及被人截胡角色的消息,就在国庆前,还爆出了他酒驾撞树的负面新闻,简直就是一手好牌打稀烂的典型代表,所以哪怕它打着双影帝的招牌,也并不被人看好。
说他时运不济,是因为他选了国庆档这么一个死亡时间上映。作为同时段厮杀的竞争对手,《藏锋》夹在一堆主旋律电影和喜剧电影中实属异类,它既没有枪战爆炸之类的大场面,也没有任何让人忍俊不禁的搞笑梗,它就默默地在那里等着有缘分的观众进去,然后带你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认识一个叫阿锋的年轻人。
于是有许多自诩为某瓣犀利影评人的观众在看完一片让人麻木不仁的爆米花电影之后,决定另辟蹊径,带着批判性目的走进《藏锋》,就想看看大名鼎鼎的汪铠到底是不是真的江郎才尽了。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么一群“刺头”,却在电影结束字幕刚刚开始滚动的瞬间就火速登录微博,他们甚至来不及输入任何华丽词藻,只能凭借本能发出简单粗暴的五字心声:季文煊,牛逼!
国庆第二天,著名毒舌影评人黄文道写的一篇关于《藏锋》的观后感悄然扩散开来。
“说的当今港片,我是只认可汪铠,他的电影无论配乐、光影还是恰到好处的台词,都透着一种深入人心的感觉。但说实话,这部片子因为演员的配置,使我在走入影厅时并不抱任何期待。
影片一开始,我根本get不到阿锋,因为他不像任何我们能在现实生活中遇见的人,即使再艰难,也多多少少都会怀揣一些理想和憧憬,而他实在是太丧了,总是透着股颓废和迷茫,就连取人性命这么刺激的事,在他眼里都激不起任何涟漪。
直到电影的后半部分将一切阴谋揭开和盘托出,以回忆的形式道出阿锋“丧气”的原委时,我终于看懂了他的孤独。而全片唯一能透露出他脆弱内心的点,就是那条流浪狗。
他把自己对家的渴望,都默默寄托在了那只被送给邻家小男孩的狗身上。
我觉得阿锋这个人物是悲哀的,他决绝坚持的同时还极端的偏执狭隘,换做是我,我肯定会选择遗忘,努力去过截然不同的生活,而他却选择陷在回忆中,直到最后终于失去了支撑自己活下去的信念,只能纵身奔向终结。
不得不说,季文煊的演技配得上他的头衔,有他这样的新生代青年演员,是电影圈的福气,希望他珍惜天赋,不恰烂钱,始终如一。”
一条走心的自来水影评,立刻引起不少首映观众的共鸣,他们纷纷转发点赞,求大家重新走进电影院,给《藏锋》一个机会,让它告诉你什么叫高质量电影。
自来水们的好评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在互联网上掀起“藏锋到底有多好看”的话题,从众心理使更多的人愿意掏钱买单去一探究竟。
从首映扑街到逆风翻盘,《藏锋》团队经历了过山车式的一个假期,但好在大家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自发地去网上给电影打call。到收假时,《藏锋》的话题已经变成了“票房连续三天逆跌”,总票房超三亿,至此,国庆档厮杀的结果已经可以预见,大家都把心放回了肚子。
破5亿的庆功会上,剧组众人都喝了个尽兴,汪铠刘远山季文煊也难得喝醉一次。乔扬接到这个醉鬼时还连连称奇,问他为什么喝这么酒,他就傻笑着说:“因为高兴,我太高兴了!”
问为什么高兴,他就神秘地摇头,过后又憋不住秘密,凑到乔扬耳边小声说:“他们都夸我演得好,网络上的,现实里的……我心里特高兴,但还是得戒骄戒躁,得低调。”
“你还不够低调啊?”乔扬把人搬到床上摆正了,耐心地和他说悄悄话,“做好事不让说,得奖不让说,受伤也不让说,你去看看还有哪个明星想你这样,人家擦破个皮都恨不得要上回头条。”
“那不行!”季文煊义正严辞地说,“我们干工作就是要脚踏实地,尽全力做到最好,绝不能浮于表面,不然跟自毁前程有什么区别?”
“就你一个老实人。”乔扬亲亲他的额头,又把人搂进怀里轻拍后背让他能快点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