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68章

问道之远[重生] 我怀 3519 字 6个月前

受那位救命恩人嘱托,她渐渐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行事说话更加平和,很少再有事物引她心境起伏。这与现在动不动翻坛子、暗暗醋自己的衣轻飏形成鲜明对比。

小姑娘偶尔还会藏几本才子佳人的话本,看来,将来写话本的手艺就是来自这时的熏陶。

看多了,就看出套路来了,无论哪种开局,这类话本子的结局往往是才子考取功名,逆袭人生,衣锦还乡迎娶佳人。

看魔怔了,小姑娘就自己做起梦来了。

衣轻飏还记得自己那晚正睡意沉沉,忽然感觉有个奇怪的梦钻进自己脑海。

梦里,这小姑娘不仅长高长大,考取功名,成为高骑白马的红衣状元郎衣锦还乡,还跑去了终南山,寻到那位救过她的玄衣道人。

衣轻飏还记得自己看见火红嫁衣的大师兄时,那一口气险些呛死在喉咙里的感受,实在太过惊心动魄,印象深刻。

他由衷生出实感,这小姑娘确实曾是自己。

因为这梦,深得他心。

梦嘛,想一想而已,想啥别人也管不着呀。

一面唾弃自己呢,一面还盼着小姑娘多做点这种梦,但渐渐长大的阿窈这种梦却少了,她开始接触现实,自己是女子,并不能考取功名。况且找不找得到恩人,还是二话。

这话本子的开局和发展都稀碎了。

既无法科举,阿窈便学着画画。她画初春的芽,仲夏的荷,秋尽的枯枝,冬日的暖阳。也画她爱的人,五个姐姐和莫姑姑。

也偷偷藏下,她画的玄衣道人赏雪图。纯粹的一黑一白,赏心悦目。

衣轻飏觉得这画还可以再添句诗,一句他再熟悉不过的诗。想想,小白花兄应该和小姑娘最聊得来。

光阴总非无忧无虑。几个姐姐大了,到了寻觅亲事的年纪。

阿窈见到二姐倚窗边发愁,得知王夫人要为她寻亲事,很是不解:“二姐,你喜欢谁便嫁谁呀,何必如此发愁?”

二姐笑她不懂:“天下事哪有这么简单的?我该高兴的是,幸亏我没心上人。”

小姑娘更不解了:“没有心上人,为何还要高兴?”

二姐笑了笑,看向窗外暮春时节落花飘零,“大多好物不坚牢啊,阿窈,世上大多相爱之人,终难成眷属。”

“爱而无果,到底只是徒增烦忧。不曾心动,便无所谓得到,也无所谓失去了。”

阿窈似懂非懂:“害怕失去,便不去爱了吗?”她又隐隐想起自己不可言说的感情,不由轻叹:“可我们如何能控制自己不动心呢?”

二姐见她这副大人模样便好笑:“听咱们阿窈这话,难不成看上哪家的公子了?快,说给二姐听听。”

逗得小姑娘憋红了脸:“没、没有的事!怎么可能!”

二姐笑闹过,也没怀疑她的话,完全不知自己妹妹的小心思。

阿窈红着脸,暗自思量,道士可以娶妻么?

应该……还俗就可以了吧?

二姐在王夫人的安排下,嫁给了淮扬本地一家富商为妻。按二姐的话,既然都不喜欢,不如嫁个最富的,到时她还可以为姊妹们撑腰。

阿窈隐隐不喜欢这种感觉,她不希望二姐为了她们而活。她试图劝说,二姐却说,她长大便懂了。

而耿直的三姐,明明喜欢上了私塾先生的儿子,结果还是在王夫人安排下,答应远嫁另一富商之家。阿窈甚至为她规划好了私奔一计,结果三姐却笑她想得太简单,太天真。

世上哪是想做什么,便能做什么的?

三姐认为只有嫁得好人家,才有能力守护她们,守护小六健康快乐地长大。三姐说得隐晦,阿窈却隐隐明白了,到底还是她连累了几位姐姐。

她每日不可断的药,日常请脉看病的大夫,都要银子,而继母王氏却一直暗暗克扣着她们的月例。就算有那些月例,也远远不够她一月的开销。

她们需要银子,却没有银子,唯一能依附的除了父亲,便是丈夫。四姐、五姐也这样接二连三嫁人,成为爹娘笼络富商巨贾、合开商贸的筹码。

阿窈不想任由这样的命运支配她的人生。

人生的确不是想做什么,便能做什么。但世上有那么多想做的事,有时能做成一件,便是幸运。

那年她十七,在大堂听到父亲与几个掌柜讨论冀北灾荒,官府欲征粮一事。

阿窈见缝插针,建议道:“若等官府征粮,则为时已晚。不若主动调查清冀北粮食涨价,再收价低地区之粮,转以相对低价卖与官府。如此,既可相助灾民,又可赚取银两,还可赢得官府赞誉,树立名声。可谓一举三得。”

衣老爷很是讶异,虽然法子朴实,但自己一直忽视的小女儿竟能如此大胆机敏。其他几位掌柜也纷纷拍马屁,老爷教养了个好女儿。

衣老爷笑捋着胡须,又问了她一些意见,阿窈皆马上答来,建议甚为中肯。

恰逢衣家临码头的客栈经营冷落,衣老爷便试着让小女儿去代为管理。

阿窈注意到,码头人流混杂,主要的饭客应该是码头干苦力的汉子们。但衣家客栈却秉承偏见,不愿自降身份。

阿窈隔开了客栈布局,既没打算放弃原有客人,也想吸引更多人来光顾。有些苦力忙碌,没功夫来客栈用饭,也不在乎在哪吃饭。在他们眼里,在哪儿吃都是吃。阿窈便让人在饭点时,送饭菜去码头。有需求的,甚至可以提前点菜。

一时间,码头的衣家客栈生意兴隆,一改往日门庭冷落。衣老爷喜出望外,又将城内几家客栈都交予阿窈打理。

阿窈均据位置和受众施策,将客栈打理得井井有条。

衣家善经商理财的小女儿的名声,渐渐传遍城中。

继母自然气得牙痒痒,可心想到底是个女儿家,总归要嫁人。将家产打理好了,也是为她儿子卿云铺路,便放任衣老爷将更多的生意放入她手上打理。

阿窈从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女子,走出了府门,走到了人前。每次她出远门,去外地打理生意,姑姑都要唠叨着她注意身体。

六小姐在家中的地位已今非昔比,自然也没人敢克扣她的月例,衣老爷更是按工钱发给她银两。

阿窈虽再缺不了药调养,但日日劳碌,殚精竭虑,身子不坏,也谈不上多好。

衣家小女儿的名声,传遍淮扬一带。谁人不知,衣家有个能干至极的女儿。谁人不叹,虽为女儿身,却聪慧胜男子。

逐渐掌握衣家许多生意、也有了自己心腹的阿窈,在王夫人眼里,早不是当初那个她可以擅动的六小姐了。

这位继母终于开始焦虑,夜夜担心她私吞自己儿子的家产。

不断上门提亲的人家,又勾起了王氏的心思。

作者有话说:

恭喜阿一开启宅斗副本h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