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不是那个真傻子云一,况且真傻子都懂得叛逆,更别说他了。人没陷得更深,反倒把正主给唤了出来。
衣轻飏就没那么有耐心了。在方才,与残留在通天神树里的那一缕属于云一的怨念融合后,他已通晓此后发生之事。那些怨灵说得也没错,他并不喜欢那些自哀自怜、哭哭啼啼的戏码。
于是,衣轻飏喝完那盏茶后便叩了叩桌面。
压低眉头,带着不耐烦。
眼前之景在他面前迅速变幻。
那桌那椅那茶盏还在,衣轻飏闲闲支颐,目光来自世外,堪称平和地流淌过这些红尘之景。
放榜后,那少年着了红袍,簪了红花,骑马游街。
围观人群叹赏不已,都道好一个翩翩探花郎。两旁街市的阴影分界线落在他身上,那年少风流里,一半脸写着恣意,一半脸落在阴影里,旁人都瞧不见。
授知县,三年职满。又入京授馆职,成了最低一等的监察御史。
衣轻飏再为自己倒一盏茶,再抬头时,便见到了大师兄。
或者说,抱元子前辈。
当年和大师兄走河西时,黄沙大漠里那块为曾经的战神解轻舟立下的碑,落款便是清都山抱元子。
衣轻飏暗叹,那时他便早该想到的。
画面里,笑红尘跟在自家大师兄屁股后面,颠颠儿地进京除妖,顺道来探望那位年轻的御史。
他们来时,青年正在书房,眉头紧蹙,对着一份已拟好多遍的折子犹豫不决。笑红尘对着阿一新租的府邸挑三拣四,阿一藏好那份奏折,只笑道京师房价太高,有得住已是不错。
临走时,抱元子将一笔银子硬塞到他手上。
阿一推辞不过,等笑红尘先出了府门,他唤住道长,脸上不再有少年时的犹豫之色,语气有些决绝,问道:“哥哥,你期望我一个人好好活着,活在当下,那什么又叫好好活着呢?”
那位似乎从无拘束的道长,施舍好意时便是铺天盖地而来,抽身而去时便成了萍水相逢似的客人,却还能什么都意识不到一样,一如幼时那般,揉揉已与他同样高的青年发丝,认真回答:“不负自己,不负本心。”
青年若有所思,点点头:“我明白了。”
隔日,他便将那折子递了上去。
谁也没想到,史书上被称为兰台谏沈案的千古冤案,便由那一道折子开始。
兰台,指御史台。沈,指沈贵妃。
名为谏沈,实为谏帝。年轻的云御史在奏章中说道:“愿陛下断以大义,稍割爱情,贵妃之患不在贵妃,而在外戚。外戚之患,不在京师,而在边夷。边夷之患,不在万民,而在陛下!”
“我朝承平已久,朝堂自陛下以下,以为逢此盛世,可安享百年。殊不知夷狄在外而窥中原,我煌煌大梁,犹如雕梁之柱,金玉在外,实虫豸蛀木在内,摇摇可坠!”
“陛下不承先帝遗志,北复失地,是为不孝。君臣嫌隙,十年废朝,是为不君。滥用外戚,屡坏边事,是为不仁。如此不孝不君不仁之举,效齐二世,千古未闻,可乎?”
“臣云一不胜惶惶忧惧之心,叩首再拜。”
其实,从后世来看,此番上奏的御史云舟遥,只是十年以来百官对皇帝积怨已久爆发,推出的第一枚棋子而已。
但从齐二世到梁二世,那个被群臣针对的皇帝,最终成了针对皇帝的群臣之一。命运无常,由此可见。
云舟遥的官僚生涯,在他决定做那枚棋子开始,便已能预料终点。皇帝大怒,锒铛下狱,要其秋后问斩。御史台屡屡上书,老臣撞柱,新官下狱,如此怪象则在那段日子反复发生。
抱元子进京时,正遇上满大街游//行,往皇宫大门浩浩荡荡而去的太学生们。
深夜时他偷入大牢,见到牢房里瘦了许多的青年。青年见了他居然还有心思笑:“这回只隔了一个多月,便又见到哥哥了。”
抱元子屡次想要开口,可那份想要斥责的心,在见到牢狱里美得脆弱的青年时,便因心疼软做了一滩水。
于是,他只说:“跟我走。”
青年笑着问:“走去哪呢?”
道士深深盯着他,一字一顿:“回云门湖,回天水庄,回家。”
“哥哥还要我?”
“我从来没有不要过你。”
“那哥哥为何许久不来见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