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王府迎娶世子妃,礼部尚书嫁女,算是这一年排得上头名的年度大婚了。
京中宗亲府邸,论爵位论辈分论帝心,皆隐隐以绍王府为首,更不用说绍王府还情形特殊,府里少爷极少(总共两个庶子,还有一个永远不用露面了)。本来办喜事的机会就不多,这回又是承袭王位的世子爷的婚事,京中世家想一想绍王爷的脾气,就知这回婚事必隆重至极。
而女方林氏也是出身列侯之家,祖籍还是南方——这些年,京中逐渐流行的‘十里红妆’大嫁女儿,就是从江南那边传过来的,论起嫁女备嫁妆的排场体面,南方可是出了名的京城还要盛大。
绍王府门槛高,许多人是进不去的。
但女方是要提前送嫁妆过门的,那绵延街巷红妆压地,可就是人人都能看到的热闹了。
-
其实依着绍王爷的意思,原本是想把大婚的日子定在了秋高气爽的八九月份,那时候算是京城少有的不冷不热的时节,秋风送爽鸿雁高飞,颇有喜气。
十月中旬,可就有些冷起来了。
但无奈,绍王府将两人的八字送去观星阁后,大师批回来的条子上写着八九月没有适宜大婚的好日子,要不只是普通吉日,要不就是宜破土斋戒等事但不宜大婚的良日。
唯有十月中旬才有宜婚姻,宜子嗣的大吉之日。
这种良辰吉时,要是不算也就罢了,一旦算了出来若是不遵从,心里就总有个疙瘩。
绍王只好从了观星阁的建议。
后来发现,别说,人家观星阁似乎还有两把刷子。这一年的八九月份,京城正在搞如火如荼的‘京营贪污案’。半个朝廷都陷进去了,那时候绍王府便是大办婚事,官宦世家们只怕也多是心里不上不下地吊着,喝酒都悬着心。
果然这十月里,一切尘埃落定,倒更显出是安宁吉日,一切皆宜。
--
大周的风俗,与大婚相关的,是双数为吉,讲究提前四日或是六日,就将女方的嫁妆抬过去,送到男方家中,让亲友们参观。
林姜从前了解到这个习俗时,还道:“怪不得人说‘婚丧见家底儿’呢,但凡疼女儿的人家,总得备一份看的过去的嫁妆。”不然抬过去的嫁妆不行,被男家指指点点的,简直是过去就矮半截啊。
民间女子嫁妆少也简单,不过提前两日将女子箱笼奁具送到男方家中就完了。
但官宦之家嫁女可不止备下妆奁箱笼,女方嫁妆真是无所不有,说是搬一整个家过去也不过分。
于是世家嫁女,多是分成两日运送到嫁妆到男家,一回运送各色家具,下回再运送女子妆奁等物。
而真正贵重的压箱小巧之物,则是大婚当日才随着女方一起过去的。
于是,在黛玉大婚前十日,凤姐儿就直接收拾了简单的衣裳,住在了林家,接下来几天,其实是整个大婚过程中,女方家族最忙的时候:要最后整理好嫁妆,安排人口运送。
到了正式的大婚日,女方不过忙小半场送婚,其余的重头戏就在男方家了。
待送嫁妆的前一日,不光凤姐儿里外里的忙碌,连贾母都带了邢夫人亲自过门来给黛玉添妆。
王夫人仍旧是一蹶不振躺着——当然就算她振了,也绝不会上林家的门。她是恨死了林家,尤其是林姜。让她来给黛玉出嫁添妆,还不如让她去撞墙。
-
人都是有复杂的多面,却也有单纯的瞬间,平时或许会有诸多的算计,但到了某一个时刻,心里却只有一种充沛纯粹的感情。
贾母就是这样。
在她走进黛玉的院子,穿过摆放在廊下已经在逐渐装箱的妆奁,踏入黛玉的闺房,看着她站起身向自己走来的时候,贾母眼中顿时盈满了泪水。
已经几十年过去了啊。
那时候,她就是这样不舍地走进唯一的女儿的院子,看着贾敏起身向她走过来。
当年的贾母带着满心不舍与眷恋,亲眼看着贾敏嫁人,从贾家女儿变成林家妇。
之后,母女同在京中的时间就没有几年了。
后来,贾敏跟着林如海到了江南,最终病逝于斯,母女再未来得及见一面。
故而这回贾母骤然见了黛玉准备出嫁的样子,整个人都被过去的回忆击中,沉浸在对女儿的思念中。
而黛玉在看到贾母忽然失态泪眼婆娑时,也感受到了贾母在想什么。
或许之前贾母曾指着贾敏的哭过许多次,有不少别有心思的时刻。但这一回,黛玉能感受到,贾母全心全意的伤感与惦念。
祖孙两个对着垂泪片刻。
其氛围之伤感,连对贾敏都没甚印象的邢夫人,都跟着擦起眼泪来。
还是夏嬷嬷等人连忙上来劝,渐渐劝好了。
而贾母那一瞬间失控的感情也渐渐回笼,收了眼泪拉着黛玉说道:“好孩子,来看看我给你添妆的东西。”
贾母带来的确实都是压箱底的好东西,绝对是摆到王府去也不虚的那一种,这份添妆给的很厚。
当然,这里头就不全是感情因素了,更在于林家的势。宁国府无了,连王家都彻底塌了台子,贾家自然全心全意要跟林家搞好关系。
说来在王子腾和卫刃于朝上斗的最如火如荼那段时间,甚至是卫刃故意示弱落入下风自请罪过的时候,贾家也没有出来为王子腾站台,没有跟着踩一脚。
倒是让林姜都有点感慨了:贾家居然没有站队王家,不知是贾母的顾虑还是贾赦这个新家主的主意。
就为这件事,林家跟荣国府的关系,就仍旧如常。
贾母送过添妆,又嘱咐了黛玉许多姑娘家的私房话,直到午后用了午饭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