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恍然大悟,看了看手中的笔:“所以,父皇这是……”
“写吧。”老皇帝已研好了墨:“燕修撰牵挂他的长姐,你就让他后顾无忧。”①
君王为臣解忧,臣子才好全身心投入,为君解忧嘛。
其实诏书这东西,让翰林官来写也行,皇帝公务繁忙,并不需要事事亲为。
但太子可以不写,却不能不懂。
否则往后登基,有人在诏书上做文章挖坑,他还看不出来,那就不得了了。
如今恰好借此机会,老皇帝教太子将表彰诏书写了。
诏书写好,要等燕晨长姐的棉袄当真送往晋州,才会发出去,皇帝暂时将其收好。
这时送燕晨离开的程棋也回来了。
老皇帝朝他招手,下达了新的指令:“去查一查,今日燕修撰去翰林院,可曾遇到过什么事。”
程棋应声去吩咐人。
这次太子知道是为什么:“父皇,可是担心燕修撰遇到了刁难?”
皇帝赞许地看着他:“状元郎虽为商户出身,却是实打实的从六品修撰,在翰林院,常人不会给他冷脸。”
太子沉思片刻:“此次探花郎,是魏家魏惜棠。”
魏家以往是中立派。
魏惜棠曾在京都世家公子圈子里放话,说他这次必得状元,结果最后成了探花。
太子皱起眉:“孩儿曾在宫宴上见过此人,之前恩荣宴上,他也表现得极为守礼……”
“小五,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老皇帝似笑非笑,看他这副表情,太子便懂了:父皇一早就知道对方的秉性。
可他丝毫不曾提醒过自己!
“父皇!”太子懊悔又气愤。
“吃一堑,长一智。”皇帝别开脸:“如今还有朕替你把关,往后你就只能靠自己了。”
放以前,太子肯定要黯然神伤。
然今日,他顶了句嘴:“也不尽然。父皇,您打算何时将燕修撰赐给儿臣当太师?”
“孤以为,事急从权,燕修撰虽尚无功绩,但……”
事实证明,好皇帝他不一定是好老师。
起码这半个下午,面对太子不时的提问,燕晨给他的解答,很多地方就比老皇帝更清晰易懂。
常静宵觉得,他遇到了他的真命太师。
老皇帝搬出一堆奏本:“与燕修撰聊了半日,今日公务还未理完,你坐过来,与我一同批改。”
太子:“……”
哼,反正燕修撰迟早是他的!
只是不知父皇对此再三推拒,究竟是顾忌何事……
批改完奏折,已是深夜,期间父子俩草草用了一顿饭,太子还在长身体,皇帝就令他先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