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右相剑指燕晨:“老臣斗胆猜测,此次改制,皇上正是听了燕修撰的撺掇。”
“燕修撰殿试时的答策,老臣曾慕名观之。”
“如今全国上下,混乱不堪。此子身为商户子,却于殿试当中,痛斥商贾,此乃哗众取宠,不孝之举啊!”
右相是铁了心,要把改制当成一次失败的变革。
他确实看过燕晨的答策,只是因其写得并不详细,加上燕晨之前跑去忙棉花的事,因而并未在意此事。
没想到,一失足成千古恨。
右相愤恨地瞪向燕晨。
除他外,还有不少大臣都不知道此事,闻言也都站了出来:“皇上,还请三思!”
“皇上,微臣亦不赞同此事!燕修撰所倡议的改制,实已动摇国之根本……”
一群臣子一个接一个发声,太子都有些坐不住了,担忧地看看皇帝,又看看燕晨。
老皇帝倒是泰然地坐在龙椅上。
他也不接话,只等跟他唱反调的人一人一句,说得无话可说了。
老皇帝才呵呵笑了声:“众爱卿,你们误会了。”
这是何意?一双双眼睛犹疑不定地盯着他,便见他倏地冷下脸:
“改制,是朕欲行之。”
“众卿因何以为,此事与燕爱卿有干系?”
“即便是有,燕爱卿也是听命于朕,献计为朕排忧解难。”
“臣子听从君命,做他该做的事。”
“莫非众爱卿觉得,这是不对的吗?”
“啊?”
老皇帝的质问一声高过一声,脖颈间连着耳后根处的青筋凸起,威严的双目携着一丝愠怒,冷冷地巡视着他的臣子们。
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着了。
右相避开了老皇帝的视线,其余大臣垂头的垂头,跪地的跪地,额角纷纷流下冷汗。
这时,燕晨站了出来。
在死一般的寂静中,他的动作格外显眼,只是方踏出两步,便有无数视线投射过来。
待看清年轻官员脸上的表情,这些人都是一愣。
燕晨先是关切:“皇上息怒!”
而后满面动容:“皇上说得不错,食君之禄,分君之忧,正当是我等臣民之天职。”
“先人云:天地合则万物生,君臣相宜,则国家平。皇上念臣等之功,予以封赏,正是皇上仁明之证!”②
“臣等感激涕零,往后定当不懈不怠,行为臣者之本分。”
右相都不由偏头看向他。
我们都在抗议说你不配当少师,你这时候表衷心有用吗?
有本事来一起扯头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