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连太子,他都能翻脸不认人,说罚写就罚写……

说明,燕太师对他,是真正当自家学生看啊!

燕晨刚讲了两句,放下书卷。

便见小太子坐回位置上,也不知又脑补了什么,朝他露出一个傻笑。

燕晨便也回他一笑。

罚抄还这么高兴,看来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很不错的嘛。

老皇帝已经行将朽木,最多还能撑个半年。想来这半年时间,也足够他做好心理准备了。

授受大典很快举行。

在文武百官的见证下,小太子于大典上鸣鞭三声,宣布即位。

燕晨的地位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从太师变成了帝师。

新帝登基后,不等文武百官适应,便是一连串的大动作:

为晋州、江右等地百姓减税,提升工部官员俸禄、地位,增设职能不同的农官、完善劝农官体系……

夹在一堆利国利民的政令中间,有一条旨令格外显眼:

七八月各地棉花成熟,需要采摘。

因人手不够,新帝下令裁军,命一部分边疆战士解甲归田,帮助完成棉花的采收工作。

同时,增加直属驻各边疆军队官员,负责指导、监督士兵们进行日常训练,以强兵力。

这一刀,很明显是朝安武王扎的。

可怜安武王,忐忑地等了这么久,本以为自己逃过一劫,却没想到,新帝在这里等着他呢。

之前也是这样。

眼看三皇子倒了,他机会大着。

结果转头,老皇帝——也就是如今的太上皇,二话不说,就力排众议把皇位传给了太子。

安武王哪里能任人宰割?

他当场就发起了抗议。

结果新帝看着年幼,却是个厚脸皮。

他直接耍赖,一会儿说:“养的兵太多了,发不起军饷,你们谁反对,谁给朕付军饷?”

一会儿又说:“棉花收不完,今年过冬的棉衣若是不足,哪里有闹了冻灾,你们谁反对,就谁负责?”

角度好不刁钻。

原本还有跟着安武王一起,唱反调的臣子,这会儿也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而各将军手中的兵力,恰恰好,就属安武王手中的士兵,离棉花种植点近的最多。

导致最后裁军裁下来的,几乎有三分之一,都是他手中的兵力。

安武王:“……”

要说这不是狗皇帝一开始打算好的,他是不信的。

手中持过锋利的刀刃,就很少还有人,能够忍受刀锋变钝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