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也是宋青远要江铎多找些水晶备下的原因, 他估计匠人们要经过不少尝试,才能做出一个能清晰成像的望远镜。
宋青远回忆了一下前世用过的望远镜,能满足日常需求的望远镜,它的放大倍率在七到十倍之间就足够了。
若是倍数太高,虽然从原理上来说, 确实能看到能远的地方。
但相应的, 物镜的直径也要随之而增大,不然看到的画面就很容易是模糊不清的。
可若是物镜口径太大, 就不能手持使用,还必须给望远镜配置一个支架, 借助支架固定使用。
宋青远想象了一下自己抱着支架满山跑的那个画面, 顿时否决了这个想法。
七倍的望远镜在看向五公里之外的景象时, 就像在看几百米处的事物一样清晰。这对于观测山下的爆破现场来说, 已经足够了。
要不是考虑到望远镜之后还可能在别的场合发挥用处, 宋青远甚至想要做一个三四倍的望远镜凑合用,这样在打磨镜片时,还能更省些力气。
但直到画图纸时,宋青远才突然发现,他们现在根本没有用金属制作望远镜外面的那一层空心圆筒的技术。
至于做两个可以拼合到一起半圆筒,以现在的技术要做到紧密贴合估计也要费些功夫。
宋青远纠结了片刻,还是放弃了自己最初想要制作那种精巧得可以做装饰品的黄铜望远镜的打算,让人从木匠坊叫几个工匠回来。
木头壳子的望远镜还要轻便些。宋青远自我安慰道。
等到宋青远把图纸画出来的第五日,江铎才带着水玉到了营帐。
江铎办事向来周全,即使宋青远没有吩咐,他还是带了几个技艺精湛的琢玉师回来。
再加上木匠坊的工匠也一并赶了过来,明明是最宽敞的主帐,现在却显出了几分逼仄。
宋青远将两份图纸分别递给几个工匠,问道:“能看懂吗?”
被派来的木匠中,除了一个最年长的是随宋青远从南周来的以外,剩下的三人都是在工匠学校毕业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