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有了可以辨明方向的司南吗?怎么还能在大雾中迷路呢?
许是看懂了宋青远眼里的疑惑,达兰台主动解释道:“殿下您有所不知,指南车的个头庞大,又极重,并不方便在山中行军携带。只有需要穿过戈壁或是荒漠时,才会用上指南车。”
宋青远对于古代指南针的印象还停留在后人复原的那个,由一块刻有方位的方形铜盘和勺形的磁石组成的司南。
但那个东西并没有实物出土过,听副官描述的指南车,想来和他认知里的司南没什么关系。
被雕刻成勺状的磁石,球形的底部会大大减小摩擦力,同时降低重心,若是配上一个足够光滑的平面,应该的确可以用来指示方向。
但宋青远还是觉得,若是把磁石制成勺子的形状,不仅需要磁力极强的磁石,而且还要耗费大量打磨的功夫,实在是不够划算。
还是磁针好。
思及此,他还是命人准备了不少磁石过来,让工匠制成一根根磁针。
看着眼前比磁勺不知缩小了多少倍的磁针,宋青远很是满意。
这样一来,出门在外的人直接把它装在怀里就行,辨明方向不知方便了多少。
但很快,宋青远就意识到了另一个问题。
一个直接关系到指南针能否制造成功的问题。
那就是如何才能将磁针架起,让它在水平方向上灵活转动。
宋青远突然想起,后世的指南针大多是把可以指示方向的磁石制成菱形的薄片,然后在底托上竖一根细针,支撑着上面的磁片,让它可以自由转动的。
但现在他把磁石磨成了针状,要怎么样才能把它架起来呢?
宋青远看着面前和缝衣针一般粗细的磁针,难得陷入了沉默。
指南针这个名字误他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