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以前景孤寒虽呆在皇宫,没有办法来看他们,但是每隔十天半个月都是会派人来探望添补东西的,还送了许多时下大热的玩意给太后解闷。

可这一年多来,别说东西了,便是春耕大典结束后,皇帝因大雨停留普陀寺也没有来看他们一眼。

分明近在咫尺却不过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以往景孤寒可最看重皇太后的,他们血浓于水,即使安太妃养育了景孤寒十几年,最后景孤寒还是站在了苏太后这边,可如今呢……

雪嬷嬷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的不安越发扩大,“这其中一定有缘故……”

“当然有缘故!不就是安素清那个贱人搞的鬼吗?!一朝得势,瞧她都成了什么样子?!当初就是钟延玉劝说景孤寒让她回宫的,恐怕姓钟的那个早就想要利用安素清那个贱人来对付哀家。”

“一个两个的狗东西,真以为自己算是个货色!”

太后脸色阴沉,那双眸子带着愤恨,捏紧了手指,这两年来的清贫生活她真是受够了!

整天就是听着那群尼姑僧人念经,吃饭都是吃的什么东西,连点油水都不见,更没有美衣华服。

寺庙里全都是清一色的灰袍,就算她打扮着时下最流行的款式,也没有人赞美艳羡,尼姑们都是榆木脑袋,整天就知道敲钟念佛,还说什么佛曰!

佛个脑袋!

“这普陀寺哀家是一刻都呆不下去了!哪怕失了颜面,哀家也不想再听那群尼姑念叨来念叨去的!”她已经老了,前鬓发白,脸上的皱纹都掩盖不住了。

她本想着景孤寒请她回去,自己趁机将真相告知他,让他出手收拾钟延玉,毁掉威胁她的把柄,她也好下台阶。

结果景孤寒对她却不闻不问,反倒让安太妃执掌中宫。

这凭什么呀?!

嬷嬷想的层次倒是更深些,“娘娘,先前陛下还是太子,尚未登基之时,安太妃也是在他身旁敲打过的,但他却没有轻视您这个母后,而如今却突然改变态度,会不会是记恨着您在他危难之时没有出手相助,寒了心?”

钟延玉当摄政皇后那会儿,安太妃可是来亲自求过苏太后,可当时钟府如日中天,苏侨的命又在钟延玉的手上。

太后在两者选其一中,还是选择了苏侨。

“太后娘娘,其实皇上不是不知道您和安太妃之间的间隙,但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当初安太妃为了躲避您,还在普陀寺带发修行十年,景孤寒为了您也没有劝阻她。如今您不觉得奇怪吗?安太妃绝不是能够用三言两语,便挑拨得了您和陛下的人,会不会有其他原因?”

这么说,苏太后总算想起来了,顿时内心是有些心虚。

但她嘴上却还嘴硬道:“他当初不也没出什么事情吗?好歹是一国之君,钟延玉就算是夺权了也不能害死他,否则怎么向天下交代?可苏侨身份低微,哀家如果回宫,难保那狠心钟氏不会对他下手。”

这是她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

景孤寒要是计较,那她低头认个错不就好了吗?对方至于这样不顾她的死活,真打算一辈子都不管不顾她这个生母了?

“太后娘娘,我们先低头认错也没什么,您好歹也是生母,而且您隐瞒的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大了……”

贴身嬷嬷也不知道苏眉冰以前还有这么一段,后面苏太后坦白,说实话她都震惊得很,但如今大局已定,她的另一个儿子已经成为了皇帝,势必会将这段丑闻给压下去。

皇家名誉不允许被玷污——

“哀家这几天写封书信,准备些礼物,你交到陛下的手上。”太后闻言,整理了一下衣冠。

她也是个能屈能伸的,准备亲手做些礼物送给景孤寒,当是求和,只要这次能回宫,她的好日子多着呢,再怎么样也比现在这个普陀寺好。

嬷嬷见她想通,松了口气。

转眼又是两个月过去了,钟延玉揉了揉小家伙的小手,转头看向景孤寒,“大名你取好了吗?宝宝没办满月酒就是怕他太小遭人暗害,如今我身体已经好了,宫里都是我们的人,宝宝的满月宴该补办回来了。”

景孤寒闻言点了点头,“满月宴确实该补办回来,孩子的名字按照先前延玉挑的几个,朕特地找钦天监询问过了,说是景韫玉这个名字比较吉祥,延玉觉得呢?”

钟延玉抬眸看向他,“韫(yùn)玉?”意为父母珍宝之意。

说完,他笑了笑,揉揉底下小奶娃的脸蛋,“小韫玉,让爹爹亲亲,以后你就叫景韫玉了,开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