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王琪自然不会答应,连忙推辞,“小侯爷客气了,在下不能收。”

“既然小侯爷都不介意在园子里办丧事,王公子就不必客气了。”偃武趁机道:“小侯爷已经派人去打探王大人的下落了,过不了几日应该就会有消息。老夫人生前最挂念的便是这个儿子,眼下王大人生死未卜,老夫人恐怕也不会安心。王公子还是留下等消息吧。”

“是呀,是呀。”赵璟道:“总之你不用担心,我会派人料理奶奶的后事,一定让她老人家走的风光又体面。”

王琪还想再说什么,偃武却抢在他前面开口,“王公子,灵堂已经布置好了,眼下王大人不在,您便是孝子贤孙,还是赶快换了衣服去给老夫人守灵吧。”

说完这话,偃武便不由分说的推着王琪走了。

换上丧服来到灵堂,堂上已经跪了一个人。王琪低头一看,竟是王隆的儿子王敬。来到京城之后,他只见了这个侄子一面,便请偃武寻了个学塾,打发他去读书了。

王敬此刻也是一身孝服,正跪在地上往火盆里扔纸钱,见王琪来了,便站起身给王琪行礼,“侄儿拜见大伯。”

看着王敬,王琪心中五味陈杂。这个侄子虽然和他有着血缘关系,但两人并不亲近。一方面,王琪和王隆已经撕破了脸,王敬受他爹的影响,肯定对他这个大伯没有什么好印象。而王琪也对和王隆有关的人排斥。再来,王琪和王家闹翻之时,王敬还小,这么多年下来,两人基本上没什么接触,自然也没有感情。王琪对王敬仅有的印象,还是那个被王李氏宝贝一般抱在怀里的婴孩。

一晃那么多年过去了,当年襁褓中的孩子已经长大。虽然还不到十岁,但脸上却失了孩童该有的稚气。想到王敬小小年纪便父母双亡,如今连相依为命的曾祖母也没了,只能跟着一个和父亲有仇的大伯度日,想想也是可怜。

叹了口气,王琪语气也放柔了些,“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回大伯,园子里的人去学塾报丧,侄儿便回来了。”王敬恭敬的道。

王琪不曾让人给他报丧,估计是赵璟安排的。

点了点头,王琪示意王敬继续做自己的事,自己也在棺材跟前的席子上跪了下来。一时之间,谁都没有再开口。

“大伯,我爹也死了吗?”不知过了多久,王敬率先打破了沉默。

王李氏是今日才知道王隆的事,如今她已经离世,又是谁告诉王敬的?王琪的眼睛暗了暗,“你听谁说的?”

“园子里的一个老婆子。”王敬也没遮遮掩掩,直接道:“她说我爹是被人害死的,这是真的吗?”

听着这明显有挑唆意味的话,王琪眼神一凌,道:“你爹是病死的,外面的闲言碎语,休要当真。”

“是。”王敬低着头,火盆里跳动的火焰映在他的脸上,看不出喜怒。

王琪又问:“是哪个老婆子告诉你的?”

王敬却没有告诉他的意思,直接道:“既然只是些闲言碎语,大伯又何必跟一个嘴碎的妇道人家计较呢?”

王敬语气不善,脸上写着不服,王琪知道他认定是自己害死了王隆,但也不想费力辩解什么。有些时候,成见一旦埋下,这辈子都化解不了。就像他和王隆一样,只能是不死不休了。等王李氏的丧事过后,还是想办法给王敬安排个好去处,远远的把他支开,或许会相安无事。

于是,一夜无话。

因着在京城没什么亲戚,除了赵璟身边几个相熟的侍卫,前来吊唁的人几乎寥寥无几。期间,王琪始终没有放弃带王李氏回乡的打算,可惜问了偃武好几次,总是被告知赵璟不在。王琪因着有孝在身,不能出灵堂,只能作罢。

赵璟虽然没有露面,但是园子里的人却丝毫不敢怠慢。给王李氏准备的棺木和寿衣都是最好的。

停棺三日之后,偃武来到灵堂,对王琪道:“王公子,小侯爷知道您想带老夫人回平遥县安葬,只是路途遥远,天也冷了,上路实在不方面。老夫人既已仙逝,总是这样放着也不是办法。小侯爷已经在京郊选了一块风水宝地,不如先下葬。其他的事,等王大人平安回来再说。”

“你们家小侯爷呢?”王琪问。

偃武道:“这几日,小侯爷一直在忙着王大人的事。听滇南那边的消息说,并没有找到王大人的尸体,所以人八成还活着。小侯爷已经连着派了好几拨人过去了,没准真能把人救回来。”

知道赵璟这是有意躲着自己,但活人的事总比死人的事当紧。征西候常年在西边征战,肯定在滇南有些人手和眼线。眼下王耀的命还指望着赵璟去救,王琪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道:“那就多谢了。”

见王琪没有拒绝,偃武多少松了口气。

“至于奶奶的丧事,还请一切从简。”王琪补充道。

偃武明白王琪的意思,笑道:“王公子放心,属下有分寸。”

顺利的说服王琪留下,偃武终于落下了压在心中的一块巨石。回去复命的时候,只觉得脚步都比往常轻快不少。也不能怪他这么容易满足,这几日,赵璟因着王琪要回去的事,愁得都没怎么合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