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秦拥军

见何平提着东西回来,他笑着提醒道:“小同志,我说你心可够大的,行李就这么放着跑去买东西。”

“您说的是,疏忽了。刚才看火车要开了,有点着急。”

“下回可得注意了,自己出门在外要当心点。”

“您说的是,谢谢您的提醒。”

中年男人的提醒让何平对他的第一印象非常好,两人就此攀谈了起来。

“您也是去沪上的?”

“对啊,出差。”中年男人回答道,“小伙子你去沪上是?”

“我是个人的事,侥幸发表了几篇小说,沪影厂的导演看上了,想要拍成电影。”

何平回答中年人的问题没有丝毫掩饰,他从来不习惯扮猪吃虎的那一套。在这个纷乱复杂的社会上办事,你最好是一开始就亮明自己的身份,可以少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八十年代是建国后文学|潮流最为盛行的时期,经过运动十年的压迫,人民群众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陡然喷发,形成井喷之势,一些晦涩难明的严肃文学作品动辄卖出上百万册,无数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在这个年代被推崇为偶像,受到万人追捧。

这个年代的文学创作者是无比幸福的,而进入九十年代国内的文学创作就走向了下坡路。究其原因,无非是人民群众的娱乐手段更加多元化,不仅限于文学一种了。

果然,在何平说出自己此行的目的后,中年男人对何平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哎呀,没想到坐一趟火车还能遇到一位作家,真是荣幸荣幸。”

这年头能坐软卧的人肯定不是一般的工人、农民,何平跟中年男人攀谈了一会儿后知晓了他的身份——奉城凸版印刷厂的厂长秦拥军,这次到沪上出差是为了考察和引进设备。

与他同行的还有他们厂宣传处的干事和车间主任,只不过两人的级别不够,只能坐硬卧。